還富於民

曾鈺成

不少人認為,政府的財政資源都應該用來提供公共服務;如果財政收入多了,額外的資源也應該用作增加或改善服務。因此他們反對政府「派錢」,尤其反對不分貧富、不看需要的「全民派錢」。

不過,政府的資源怎樣分配到各項公共服務,有嚴格的限制,並且要經過冗長的程序來決定。每年年中,政府便開始進行內部的「資源分配工作」 Continue reading

論師道(下)

招祥麒校長

我在上星期的文章提到用三句話以論師道,說了韓愈〈師說〉的第一句,以下接續說明:

第二句:「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辛氏在詞中以元宵佳節的熱鬧為背景,借求女的浪漫,表達出幽懷獨抱的理想。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大事業,成為最出色的老師,亦須有大學問,至少也要以此為目標。王國維說的第一境,是一個人向上奮發的必然過程,那管是氛圍肅殺,也要迎難而上,但人站高處,四顧茫茫,不免產生迷惘。進入第二境,人有了目標,努力前行,仿佛忘懷其他,乃至於廢寢忘餐,不悔容顏憔悴。進入第三境,我以饒宗頤教授寫論文作例說明;饒教授著述等身,當年寫文章不是寫好一篇再寫另一篇的,而是同一時間有十篇八篇題目,找到資料分門別類,一旦覺得某一題目材料足夠,觀點形成,即可下筆;這是寫作論文的經驗之談,也是大學問家經積累而忽然成就的境界。當教師的,也應以此為目標,既有前賢導夫前路,正好積極向上,體驗一境復一境的樂趣。 Continue reading

對四個教育問題的思考(上)

招祥麒校長

香港教育改革多年,付出甚多,收穫卻不成正比。一些有心人提出四個問題,廣泛諮詢,希望作階段性的檢討。四個問題是:一、我們的年輕人要面對社會的未來,什麼是他們最重要的?二、青少年建立自我認同,確立個人在香港與內地關係上的定位,以至立足於國際舞台,什麼是他們最重要的?三、如何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如何在教育發揮作用,以縮窄社會差距?問題從年青人出發,推延到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其深度和廣度,決非三言兩語可以解答。筆者思考了一段時間,嘗試回應。

我們的年輕人要面對社會的未來,什麼是他們最重要的?

筆者認為年輕人最重要掌握兩種能力。其一、通變能力。「通」是指繼承;「變」是指創新。廿一世紀社會的變化,遠比任何一個世紀快速。但無論怎樣,變化必源於根本,發展離不開軌跡的;即是說,創新不可能憑空而起,必然在舊有的路上向前發展。過去的教育改革,太強調「創新」,忽略對傳統的認同、接受與繼承。「創新」若不建基於傳統,多流於浮誇失實。我們將小學和中學定為基礎教育,但方向卻太早靠近大學的模式,效果並不理想。「繼承」與「創新」必須兼顧,不容偏廢。 Continue reading

對四個教育問題的思考(下)

招祥麒校長

承接上星期發表的文章,繼續回應餘下兩個重要的教育問題。

如何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問題非常重要,筆者有三個建議。其一,禮儀的重塑與恢復。中國向稱禮義之邦,自周代以來,已有一套完整的禮儀、禮制,以及背後的禮學意義與精神。如能引古適今,在教育上適當啟導,將起很大的作用。近年一些有心人努力於此,清華大學成立了禮學研究中心,在饒宗頤教授作顧問、嘉禮堂張頌仁、頌義昆仲的支持下舉辦了三次禮學國際研討會,又進行儀禮的視像復原工作,得到牛津大學、台灣大學、國內和香港一大批學者響應,最近並到英國向查理斯皇儲介紹。中小學甚至大學生,苟能對中國禮學、禮儀學而時習之,對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必有極大裨益。

其二,格言教學與詩歌教學。格言是最簡練的智慧結晶;詩歌是最簡練的情感產物。不論東方抑或西方的格言和詩歌,兒童由小開始學習,口誦心維,從先聖賢中汲取營養,思想內涵的陶冶必大有好處。

其三,金錢態度和時間管理。香港人對金錢的態度有異化的危機,一切成就均以「錢」為衡量準則,這對年青人的影響很大。時間的正確管理,與健康生活有直接關係,年青人管理時間的意識薄弱,容易虛耗光陰,影響睡眠、影響學業。因此,未來的教育改革,應予針對。 Continue reading

乙未羊年賀歲詩

招祥麒校長

十一年前雞年開始,我已習慣憑詩寄意,抒寫新年願望。於是有詠雞、詠犬、詠豬、詠鼠、詠牛、詠虎、詠兔、詠龍、詠蛇、詠馬之作。大抵藉生肖之德和相關典故,結合時事感想,善頌善禱。

今年乙未羊年也不例外,寫了一首五言古詩,詩云:「乙覽勤有報,未萌知遠時。東風送馬蹄,迎羊獻吉詞。跪乳欣孝行,隨仙化石宜。荷箠責童子,精一各職司。失之誠可歎,無乃路多歧。奚事臧與穀,莊道有所思。灑鹽心計密,帝車長伴伊。北海無人處,節操相與依。放眼量春景,古思如新枝。挂角無痕跡,言盡意方馳。

詩分三節,第一節前四句,寫作意。「乙覽」二句,句首嵌「乙」、「未」兩字,用以應題。乙,乙夜,二更時份,約晚上十時。乙覽,即乙夜觀書,如此,即表現觀書者勤奮有加,自然獲得回報。當一個人真有學問,便能知微知著,在事情尚未萌生之前,已能預知長遠的發展。筆者落想之時,自然想及學生,希望年青學子勤奮向學,識見過人。「東風」二句,承上起下,於送馬迎羊之時,獻上吉祥的說話。 Continue reading

懷念葉玉超先生

招祥麒校長

敬愛的文化界前輩葉玉超老師走了,他是否回歸主的懷抱,我未敢肯定。但是他的行事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效法,這是我能夠肯定的。

我在1998年認識這位長者。當時我倆一齊擔任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交流團的顧問。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始創於1975年,今年是40周年了。學藝大會每年籌辦近20項全港性比賽,推動青年學子寓進修於競賽之中,加強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興趣和認識,更可陶冶其性情,納青年精神生活於正軌。1998年學藝大會在各項比賽結束後,組織內地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優勝者參加。其中有六次,包括廣州、潮汕、北京、韶關、江門、廈門,我與葉老師同行。當交流團顧問,我們絕非顧而不問的那種。因為團員都是全港的學藝精英,而我們交流的對象又是國內的名校高材生。葉老師和我的工作是配合又分工的,我擅長組織學生活動,葉老師負責提高交流團的「文化質素」。大會送出的紀念品絕非一支錦旗,而是由葉老師親自題贈和書寫的墨寶。葉老師跟我說,為使所有參與成員都有一份屬於個人的紀念品,要求我一一撰寫嵌名聯,他則為交流的對方撰寫。 Continue reading

談直資學校披露的財務資料

招祥麒校長

 最近筆者接受了某電台的訪問,從多方面解答記者對直資學校的詢問。訪問錄音將分成兩集各半小時播出。記者事前的功課做得很足,發問很到位。由直資學校的功能、發展趨勢、辦學特色、課程發展、課外活動、名牌效應、收生程序、學費獎助、升學聯繫等等,都問到了。其中一位記者的孩子正讀幼稚園,不久要入小學,她既為廣大家長而問,也替自己問,那種流露於眼神與乎面部表情的關切,令人感動。

這一兩天,又有專業和敬業的記者追問直資學校的財務資料的相關問題,務求讓社會人士及家長清楚現時直資學校的財政狀況。當然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校的儲備和獎助學金的情況。其中兩個問題,我不妨公開回應:

一、2013/14學年報告內的財務資料為何是2012/13學年而非2013/14學年的?

按教育局規定,直資學校在發展與問責架構下,須在2013/14學年完結(即2014年8月31日)後三個月內(即2014年11月30日或之前),把學校的2013/14周年報告上載至學校網頁。自去年開始,教育局為增加直資學校的透明度,要求在學校報告內包括已經審核的財務資料。但由於學校截至8月31日的財務總結,需一段時間才能結算清楚,再經核數師審核、校董會通過等程序,一般在明年的二、三月才能完成。因此,學校2013/14的學年報告所載的財務資料,只能根據2012/13學年經審核帳目來編製。這種安排,是教育局徵詢直資議會後最適當的處理,符合學校財務操作的實際情況。 Continue reading

談唐太宗的《贈蕭瑀》詩

招祥麒校長

習近平主席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讚揚梁振英特首,獲傳媒廣泛報道。筆者觀察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每每引用古語,或以明志,或用喻事,或為助證,或示勉勵,既增強內容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亦凸顯個人說話風格的內涵。

這次引用唐太宗李世民贈蕭瑀詩的兩句,意義匪淺,值得探究。習主席主持各國政要雲集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雖謂運籌帷幄,智珠在懷,畢竟要瞻前顧後,繁忙之極,仍抽空接見梁特首,無疑顯示對香港目前局勢的關懷。從中央的角度言,地方政局的動蕩不能不管。香港是特別行政區,由信任的特首貫徹中央的精神,最為重要。「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兩句在習主席心裡湧現,自然不過。

習主席所引詩句,最早見於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 Continue reading

從《論語》汲取解決當前困局的智慧

從《論語》汲取解決當前困局的智慧

招祥麒校長

宋代初年的宰相趙普為一代勳臣,輔助宋太祖東征西討,安定天下,又輔助宋太宗施政,使天下太平。綜合林駧《古今源流至論》及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趙普之所以成功,是借助《論語》的智慧,他嘗言:以半部《論語》輔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論語》輔太宗致太平。

今天,香港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局:支持「真普選」的市民佔領金鐘、銅鑼灣、旺角一些地方,導致交通大擠塞、政府施政受阻、學校停課、商戶叫苦、居民抱怨等。政府與學聯本已商定對話日期,但波雲詭譎,最終政府以「學聯將發動新一輪不合作運動,動搖對話甚礎」,暫取消會面。事勢怎樣發展,無人可知。但肯定地說,困局非短日所能解決!

我們試讀《論語》若干章節,平心思考,汲取智慧,也許有所得著。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