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招祥麒校長

香港自教改以來,特別在學校自評和外評的推動下,中小學校都在「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學生表現」四方面努力,在你追我趕的情況下,校務的各個層面,已非有做和沒做的問題,而是如何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論語》有兩章書談到這個問題,很有啟發,值得介紹。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歟?」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八佾》) Continue reading

提防受騙

招祥麒校長

早前接到一個從內地打來的一個電話,「招校長,很久不見了,近來好嗎?」對方說。「好!您是哪一位?」我說。「您不想起嗎?我們在研討會上見過面,您真記不起?」對方說。「您是陳校長?」我回應。「對!對!就是了。我明天到香港,有些書帶給你,到您的學校好嗎?」對方說。「好的。」我回答。我與那位陳校長,不很熟,見過一兩次面,他說來學校,也不好推卻。翌日早上,陳校長來電,說:「招校長,我是陳校長,今天過境時,因帶給你的書被扣了,公安說要一萬元才放行,我身上沒有那麼多錢,你是否可轉帳給我解困,兩三天即奉還。」我心裡起疑,問:「陳校長,您是哪一位陳校長?」「昨天我們還通電話,還用問?」對方說。我重覆問他是哪一位陳校長,對方斷線了。

類似的騙人電話,與友人談起,多有雷同的經驗,還好沒有一人受騙。可是,近日一位在廣州住的朋友張老師的經歷,真可怕! Continue reading

六年博士豈尋常

 招祥麒校長

香港的資歷架構七個級別中,第七級是博士。一般而言,取得了碩士或同等學歷的資格才可報讀博士課程。我的兒子在美國取得學士資歷後,在彼方工作了三年,其後考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博士課程,六年後的今天,畢業了。我與內人、女兒赴美參加其畢業典禮,在畢業典禮的場刊上,卻發現他在同一時間,獲頒生物工程博士和碩士。這在香港是不可能出現的。從前在香港大學中文系有一位學長,他在陳耀南教授指導下寫作碩士論文,過程中,陳教授覺得這位學長表現很好,向校方推薦轉讀博士,最後經學術委員會審議才通過。這種「跳級」的方式,相信在港大再無出現了。

兒子在美期間,內人幾乎每天都與他通電話,對於他的學業以至起居的細節,可謂了然在心。畢業場刊上的疑問,我自然大惑不解。兒子解釋說,他考進加州大學時,經過面試,獲得指導教授接受,直接攻讀博士課程,當然中間經過一連串的中期考核,證明有足夠的研究能力,期間也要修讀課程,取得學分,當到了一定的學分時,便可獲頒碩士學位。他知道某些同學,起初是以學士資歷攻讀博士課程,但後來研究成績不如理想,畢業時就只拿到碩士。至於他自己,專注研究,發表論文,先後在美國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六篇論文,只斷斷續續的修讀學分,六年過後,博士論文寫成了,學分也修夠了,所以,有同一時間獲得兩個學位。 Continue reading

校長觀課

招祥麒校長

隨著教改的出現,觀課文化在中、小學普遍形成。同儕間互相觀課,彼此研討,自有見賢思齊,砥礪上進之效。至於校長觀教師的課,或多或少帶有考績評鑑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心理上自有一些壓力。本學年,我觀了26位老師的課,事後利用教師會議,以「從觀課說起」為題作了專題報告,希望就我的所見所感,說出來和老師共勉。

教師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大概已成風氣,這裡毋庸細說。令我欣賞的課堂,與其說我留意教師怎樣教,不如說我關注學生怎樣學。其中一堂,教師利用PPT輔助教學,邊說邊問,引發同學思考;課堂的互動性強,同學專心上課,有一半同學反應甚佳,主動發言,反映平素積極學習。又有一堂,教師簡說主題後,派發工作紙,讓同學依題目作答,其間教師巡視及提醒同學;課堂末段,教師用PPT作小結,鞏固同學所學;下課前,教師布置功課,安排備課,頓使全堂顯得來去分明,一氣貫通。又有一堂,教師講解有法,善於引導,發問與追問,帶領學生思考,進入高階思維層次;更就教授課題,派發附加習作紙,讓學生鞏固所學;其中較艱深的題目,著學生在黑板試做,之後叫學生集中精神觀看教師的公開批改。又有一堂,教師要求學生分組,21秒內完成,反映同學平時訓練有素;其派發的工作紙,不同組別微有深淺,對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顯見用心;各組討論期間,教師巡視,旁加指引,其間教師發言,各組因討論熱烈,而聲音繼響,教師舉起右手,其他同學亦隨舉起右手,並安靜下來…… Continue reading

朗誦的真義

招祥麒校長

香港的朗誦氛圍真熾熱。除每年一度參賽人數十多萬人次的校際朗誦節各項比賽外,還有各大教育團體主辦的各類項目,由幼稚園學生到耆英長者,參加人數之眾,相信沒有其他比賽可以媲美。參賽者在誦壇上聲色俱備,各逞所能,務求爭勝;旁觀者如父母、教師、教練等亦甚緊張。比賽結果公布,桂冠戴上的不是自己的頭,於是,黯然神傷者有之,飲泣落淚者有之,甚而有不服賽果,起而爭論者間亦有所聞。筆者擔任朗誦評判多年,於此不無感想。

朗誦藝術在中國可上溯至三千年前的周代。《周禮‧春官‧大司樂》提到掌管國家音樂的最高官員教授國子時,用了六個步驟:興、道、諷、誦、言、語。其中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要學生背文,當然要求出聲,背熟以後,進一步要求學生以優美的聲音演繹,作為歌唱前的準備。由此可見,「誦」,是在「背書」的基礎上,詠而出之,不須歌譜,無樂器伴奏。 Continue reading

教師的專業精神

招祥麒校長

當前社會對教師的專業精神討論頗多。筆者試從古人的智慧中,歸納為三句說話。

傳道、授業、解惑

第一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語出韓愈〈師說〉。韓愈在〈伯夷頌〉一文頌贊伯夷、叔齊兩兄弟「特立獨行」,指他們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會理會當世以至於後世人的看法,「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其實韓愈同樣是「特立獨行」之士。談韓愈的「特立獨行」,起碼有三點:唐代的君主,是有鮮卑族的血統的,要統治整個中國,李姓的帝皇宣揚老子李耳是其祖先,因而奉老子為祖的道教在唐代備受優禮。佛教由漢代傳入中國,經魏晉南北朝的發展,到唐代亦大盛,皇家信奉者亦多。韓愈卻不以為然,揭櫫儒家道統,甚而提出將道士、和尚「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原道〉);在迎佛骨舉國沸騰之際,竟上〈諫迎佛骨表〉,置仕途、生死不顧。此其一。唐代的「時文」是駢四驪六體,韓愈卻提倡古文,「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書〉),而最終能使文章「起八代之衰」。此其二。中唐之世,社會風氣淪歪,師道失傳,讀書人恥為「人之患」,韓愈卻提倡師道,扶掖後學,此其三。韓愈為老師訂下最扼要精簡的三個標準:「傳道」、「授業」、「解惑」。當然,他所說的「道」,是「儒家之道」,未必所有人都完全服膺。我們大可理解為學校的「辦學宗旨」。一間學校要辦得好,是需要全體老師有共識而一齊努力的,否則,各有各想法,政策未實施,先行內部起鬨,結果不問可知。現時教師多能專科專教,「授業」一詞,毋須詳說。至於「解惑」對教師而言,至為重要。以前有人取笑「教員」者,「教完就完」。而我們稱「師」是一種專業,是以人影響人的專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疑惑,不管是學業和非學業的,教師都應從旁指引,協助解決。 Continue reading

談直資學校加費問題

招祥麒校長

直資學校的學費問題,近年備受關注。特別在每年各學校向教育局提交財政報告,並提出新年度是否調整學費的時候。記者朋友還沒有等待調整學費申請截止後向教育局查詢,已急不及待在各直資學校的網頁搜尋,歸納「最新形勢」予以報道,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要探討直資學校加費問題,必先了解直資計劃的由來。1988年6月教統會發表《第三號報告書》,建議政府取消向私立學校買位,推行嶄新的「直接資助學校計劃」。《報告書》第四章22段指出:「當局應對那些已達到相當高教育水準的私校推行一項新的直接資助計劃。直接資助計劃的構思,是指政府資助及鼓勵私校發展為一個強大的體制,同時讓學校有充分自由去訂定符合基本教育標準的課程、學費及入學資格。政府支持的程度,視乎學校的學生人數,亦即學校能否成功吸引到家長而定。直接資助計劃不會影響政府對免費及強迫教育的承擔,而政府亦不會強迫學童入讀直接資助計劃內的學校。」政府接納報告書的建議,1991年開始,首批直資學校出現。誠如《報告書》指出:「在一個健全的教育制度下,應該有一類真正有實力的私校與資助(政府)學校同時存在,情形就如英國一樣,當地的私校較其他類型的學校更有聲望。」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國際都會,政府能提供不同體制、不同類型的學校,讓家長和學生作出選擇,確是有需要的。 Continue reading

教師的積極態度和成功策略

招祥麒校長

近日廣東惠州有七所中、小學八十多位骨幹老師來港學習交流。主事者邀請我以「中層管理、教師管理與教師專業精神」為題作主題報告。回想我始執教鞭到現在三十四年,學校的不同崗位都經歷過,要以前輩的身份向較年青的同行作導夫前路的解說豈敢,但畢竟有話可說。我先以教師的專業態度和成功策略作引題。

教師不是一份工,而應是久經立志的事業。要當一位好老師,一開始,便須有積極的態度與成功的策略。我以一個聽來的虛構故事和一個具體的事例說明。

向和尚賣梳

一間公司要請新員工,登報後很多人應徵。公司的總裁向應徵者說:「我與你們逐一談話,未必能選出最佳的員工,不如大家試推銷我公司的產品,誰賣得最多,我就請誰。」總裁隨即舉起公司的一種產品——梳,說:「以十日為期,要賣給和尚。」此話一出,眾人心想,還未面試,即要工作,是否有詐?於是,有人離場,羊群效應之下,所有應徵者幾乎走光了。剩下的三人願意接受挑戰。 Continue reading

談中學生的中文水準

招祥麒校長

日前,畏友梁啟業先生送我一份影印本,說讓我比較一下幾十年前與現今香港中學生的中文水準。

那是養中女學校學生林月梅的一本「謄正簿」;簿面有該校的校址(堅道九十三號)及電話(三七七四);簿內一篇祭文寫有「丙寅之歲」,可推知那是1926年的習作。

名為「謄正簿」,自然是教師批改作文以後,命學生抄正的習作簿。內有十七篇文章,大概是一學年的成果。林月梅用毛筆抄寫,沒有標點,筆畫清晰,字體秀麗。教師複看學生謄文時,仍加圈點,部分文章更有眉批、總批以示嘉許。 Continue reading

辯論的真義

招祥麒校長

早會時聽到台上老師宣布課外活動的消息,我校的辯論隊在扶輪社主辦的比賽勝了第一仗,還取得「最佳辯論員」的榮譽。

我校的辯論風氣不俗,校內每年舉辦班際比賽,表現優秀的同學獲邀加入校隊,參加校際如星島日報、基本法推廣聯席會議、東華三院、扶輪社的賽事。其中基推會的基本法盃,我還當了四屆的籌委會主席。

對推動辯論比賽,我確是投入的。背後的工作部署,以至任評判,當觀眾,我都喜歡。正反雙方的論與辯,你來我往,舌劍唇槍,巾幗鬚眉,各逞所長。看到小小年紀的中學生,背負著對辯題立場的認識和執著,網羅古今資料,決勝於唇吻之間,既沈重,亦瀟灑。可是,輸贏宣布之時,勝固欣然,敗者傷心落淚,投訴不公者,時而有之。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