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王丹鳳

吳康民主席

風華絕代的電影明星王丹鳳,她比我還要大兩歲,今年該是九十二歲的老太婆了。

我在讀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小伙子,就迷上這位青春貌美的女明星。在戰時的木板宿舍的碌架床頭掛上這位大美人的照片。這在當年是「時興」。抗戰時生活單調,我們唸工程學的大學生,女同學絕少,因而擺設一些女明星照片作為偶像,也就是很自然的了。王女士後來和夫婿柳和清來港定居,並當選了全國政協常委。在北京開「兩會」的時候,由於同是香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係,便認識上了。

回到香港,他們夫婦單獨請我吃飯。地點就在銅鑼灣原樂聲戲院大廈樓上的功德林素菜館。這是他們夫婦來港後,白手興家,闖出名堂,開了兩家功德林,而且生意興隆。後來他倆鳥倦知還,還是思念着上海的老家,因此結束了香港的菜館,回滬定居。 Continue reading

學生訂閱報紙

吳康民主席

看報紙,現在除了專業研究新聞的人士之外,恐怕是老年人的「專利」了。我家的年輕人和辦公室的同人,大都不看報紙,都是看網上新聞。因為網上新聞更快,有時有最新消息,他們都會奔走相告。他們都不會耐心地翻閱報紙,辦公室裡的幾份報紙,除了我一個人翻閱後,下午便被丟進廢紙堆了。

紙媒現已走下坡,報攤上零零落落地擺着幾份報紙,也許每天賣不了幾份。報攤現在靠八卦雜誌維持營業,報紙只是點綴。相信各家報紙都已減少印數,有的還只靠「馬經」版維持銷路。在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報紙也已只靠評論吸引讀者。可是在香港,報紙的評論影響力卻不大。因此,紙媒的沒落可說指日可待。

現在去茶樓酒館,沒見有幾個人在看報紙,而是人手一機。但也不是看什麼最新新聞,可能是和老友通通消息,或者是研究馬經之類。報紙成為罕見的「物類」了。我們老一輩的,看報紙成為幾十年形成的習慣。早年我主持校政的時候,為了使學生關心時事,提倡早讀時必須閱報,各班級都訂有若干份報紙。現在這個傳統已經逐漸消亡。 Continue reading

新年的感慨

吳康民主席

又是新的一年了,二零一七年。孫兒們快高長大,我們老年人更老了,新年是兒童的快樂日子,也是老年人感慨的日子。

記得小的時候,外祖母在農曆新年的早晨,都會為孫兒們送上一碗甜湯,祝賀新的一年快高長大。我的母親早逝,外祖母一面為外孫兒祝福,一面哭說大女兒(先母)沒有福氣。老伴去年辭世,至今已逾周年。孩子們的外祖父母死得更早,沒有人為老伴去世哭訴。只有我在心裡悼念,特別是有節日全家聚首吃飯要來個大合照的時候。

日前冬至全家十口聚會,我為了不想為大家聚餐掃興,也避免講起老伴,實則我心裡頭還是悲戚着的。現在聖誕、新年,兒孫們都喜歡一家外遊。和我住在一起的小兒子和小孫子一家,已準備去日本遊覽。如果家裡的印尼傭也放了假,便只有孤家寡人了。兒時過節日的快樂和當今老頭過節的孤單,形成強烈的對比﹗其實,物資生活今天比我兒時要好得多。吃的不用說,穿的更不成問題。說起旅行,是體力不由人,旅費毫無問題。但誰願陪同需要扶持的耄耋老人同行呢。古有李密為盡孝道,辭官不就,只為奉伺高齡的祖母,向皇帝陳情,寫有著名的《陳情表》。有「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之句。今天別說有如此盡孝道的孫子,就是兒女對父母的孝心,也甚少見。 Continue reading

行政長官競逐進退原因複雜

吳康民主席

自從梁振英公開宣布不再競逐下屆行政長官之後,已先後有3人表示有意出戰。最先的是前大法官胡國興,接着是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再下來的是現任議員葉劉淑儀。還有沒有?不知道。相信中央沒有明確表示之前,不會有人出來蹚這淌濁水。

為什麼說競逐行政長官是淌濁水呢?

擔任香港行政長官,是流芳萬世的好事啊!是的。但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當上香港行政長官了,這比當上內地的省市長要重要得多。這是一個國際城市的首長,是一個好差事,或者是一個晉身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副主席之一的階梯。

現在呢,胡國興和曾俊華由於未得到中央的祝福,看來機會渺茫。葉劉淑儀是不是唯一的候選人呢,未必。因為民望甚高的林鄭月娥還未有動靜,不過她已把家庭搬到北京去了。她不會做完政務司長以後就退休,她是等待暢通的綠燈信號。她是一個不打無把握的仗的女人,看她穩紮穩打,絕非一個亂竄亂撞的人。 Continue reading

梁振英不連任!?

吳康民主席

行政長官突然面無笑容地宣布,他已經決定不尋求連任行政長官,並已通知中央人民政府,亦得到中央的同意。

這個消息,顯然轟動全港。因為眾所周知,梁振英今年以來,從無「倦勤」之意。他興致勃勃,正在為他的政績想盡辦法「抹紅」。即使受到政敵的多方面攻擊,並未有且戰且退,也不承認四面受敵。人們知道的是,他從不認輸、鬥志堅強。上任以來,也不能說有重大過失。無論是到北京述職,或者在國際會議場合上與中央領導人會見交談,都是信心十足,認為仍得中央信任,絕不見有頹喪以至失落之感。

昨天宣布不連任,是第一次見他在公眾場合上公開表露失落和落寞的表情。顯然他這一個宣布,是十分茫然的、是十分勉強的。 Continue reading

九十述懷

吳康民主席

翻閱一批舊名片,赫然見有老朋友,前公開大學校長譚尚渭的一張名片,寫道﹕「康民兄,祝八十壽辰快樂」。已經記不得當年譚兄送了什麼賀禮,也多年沒有和他聯繫。忽忽之間,已經過去十年。近日又要籌備《吳康民自傳》一書的首發式,事實上也是應親友、同事們的要求,辦一次九十周歲的聚會罷了。

憶早年與一批大學的朋友相聚歡,還創立一家教科文顧問諮詢公司,也曾陪同各大學校長到北京訪問。那時候年富力壯,社交活躍,祖國又值改革開放,香港大專院校朋友極需了解內地變化,他們當然樂於與我這位教育界的老左派打交道。也因為我的談吐和見解不算生硬教條,他們也聽得入耳,有的人頓成莫逆,至今還經常交往。

今天我已垂垂老矣,行動不便,外出都要有人陪同。只是參加有關社團聚會,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難有個人相聚或探望了。 Continue reading

說小房車

吳康民主席

二戰後,香港街頭的小房車,大部分是英國車的世界。我在一九六一年學習駕車的時候,用作學駕的是日本製造、第一架輸入香港的小汽車,車種叫「藍鳥」。為了推銷,廠家半價賣給教車師傅。

想不到不夠三十年,英國房車被逐出香港市場,日本車取而代之。

現在香港街頭仍有少量英國房車行走,就是豪華的勞斯萊斯和賓利(BENTLEY)。但嚴格來說,這不算是英國車,因為車廠已被德國寶馬(BMW)收購。

英國牌子的勞斯萊斯和賓利,都是上百萬以至數百萬港元一輛的貴價車,擁有的人非富則貴,比賓士和寶馬要惹人注目。原來,當今的這類房車,主要是銷往中國,內地的土豪和權貴有的是錢,購置這類房車只是「小菜一碟」。 Continue reading

下筆如有神?

吳康民主席

過去寫文章,一篇千字文,無須一個鐘頭,便可完篇。不知怎的,近日思路頓塞,寫了一半,便有盲塞之感。大概是精神不大集中,或是腦力衰退的緣故。

我常常在友人面前,自詡年已九十,但只是四肢無力,腦筋仍算靈活。但從近日寫作的情況看來,這個「腦筋靈活」也可能逐步消失了。

「腦筋靈活」趨向退化,首先是記憶力衰退。寫作要增加文采,是要有成語和典故的運用,否則文字乾巴巴的。有時記起應使用一個成語,但只記得一半,只得查查成語辭典。至於典故,有時只在記得和不記得之間「徘徊」,結果只好放棄。

古人說「下筆如有神」,過去我是有這個感覺,但最近這個感覺消失了。我又不願意寫文章是拼湊而成,總是信奉魯迅先生的寫作宗旨,寫不出不硬寫。 Continue reading

歷史宣告我無罪 卡氏高風處處傳

吳康民主席

古巴由於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全家前往訪問,成為國際焦點。古巴民族英雄格瓦拉(編按:又譯捷古華拉)舉世聞名,成為革命先驅的象徵。現仍健在的另一位民族英雄,當今古巴最高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的兄長、菲德爾‧卡斯特羅,更因一篇在法庭上動人心弦的演講《歷史將宣判我無罪》而膾炙人口。

《歷史將宣判我無罪》,是菲德爾‧卡斯特羅1953年10 月16 日在古巴聖地亞哥緊急法庭上的自我辯護辭。他原本擬攻打古巴蒙卡達兵營建立一個革命根據地,但失敗了。菲德爾‧卡斯特羅在法庭上,作了自我辯護的發言。他宣讀了這一篇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辯護辭,以《歷史將宣判我無罪》作結,成為國際革命運動不朽的名篇! Continue reading

讀詞有感

吳康民主席

偶翻開一張老照片,是和兩位美女合照。那是二十年前,人大代表可以攜帶家眷參加視察活動兼留影。所處何地,記不得了,但照片卻註明是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二日拍的。

兩位美女,一是人大代表、影視紅星汪明荃,另一位是人大代表古宣輝的夫人。

當年我未滿七十歲,仍算「芳華正茂」,看上去也頗「靚仔」。今已達真正的風燭殘年,而同行的老伴也已辭世,回首往事,不禁感慨繫之。

最近學校有高齡教工會春節聯歡,我在致詞時說希望大家「老當益壯」。老是現實,沒有六十五歲,參加不了這個高齡會。但「益壯」,卻是鼓勵的話,希望還有壯年的雄心壯志,希望還有進取心。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