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 蔡彥楚
朵朵浪花
難阻我濃濃的歸意
重重高山
難擋我似箭的歸心
九十九年的風霜
歷歷在目
二十年的蛻變
記憶猶新
祖國啊
回歸你的懷抱
讓我重拾希望
讓我脫胎換骨
或許
這就是足以讓我歸來的
原因
5C 蔡彥楚
朵朵浪花
難阻我濃濃的歸意
重重高山
難擋我似箭的歸心
九十九年的風霜
歷歷在目
二十年的蛻變
記憶猶新
祖國啊
回歸你的懷抱
讓我重拾希望
讓我脫胎換骨
或許
這就是足以讓我歸來的
原因
5D 馬鑫垚
如果這世上
有如果
將該說的話
好好說
遲來的道歉
不再虧欠
不在該勇敢時
軟弱
不在該執著時
放棄
如果
不誤會自己灑脫
不後悔了錯過
如果
有機會重來
我必定會
拼盡全身力氣去爭取
奔跑著抓住流光的尾巴
即使它渺小微茫
也不放棄自己的夢 Continue reading
5D 王珺玥
依偎在你的
懷裡
我感受到世界的
愛意
繁盛的枝杈間
不必理會
變幻的天際
喧鬧的鳥雀
我有你溫柔的
注視
化為塵泥
無法逃脫的
悲寂
但願我還能愛你
在每一處脈絡
與你
親密
你的歡顏
點燃我
無數的
笑意
想去撒哈拉沙漠找雨
讓它滴落我乾涸的
心底
想到鹽田死亡谷找綠
讓它修補我破敗的
身軀
我深藏著一個秘密
願與你相約
在每一陣春風裡
5C 張欣怡
二月寒峭的春風
生長出嬌嫩的綠精靈
剛剛探出腦袋來——
哎呀!你瞧,
它是多麼可愛
逃開了土地的懷抱
奮不顧身地投入世間
吐一口空氣的芬香
土地是它的牢籠
將它保護其中
可它要掙脫
尋找最後的自由
哎呀!你瞧,
它是多麼勇敢
掙斷了重重的枷鎖
信心滿滿地衝破了泥土
賭一次生命的倔強
天空是它的嚮往
將它包羅接納
而它要向上
追求更純粹的蔚藍
5C 張欣怡
路燈是昏暗的守夜人
我於城市中穿梭
小心翼翼地撿起
或放下
碎了一地的夢
無處可逃的盡頭
羞怯而陌生的
是漫天的星點
這個悄然的世界
你說
夢已碎
何必再追
拾起散落一地的
徬徨與惆悵
讓我們再會吧
關於夢想或其他
點綴的是今日的天氣
明天的陽光
讓我們再會吧
關於生活與其他
裝扮的是現在的氣候
未來的春秋
讓我們再會吧
於黑夜
於夢中
吳康民主席
和一位老女同事茶敘,回憶往事,已逾半個世紀。這位女同事,當年十七歲,剛從崇文英文書院畢業,經友人介紹前來我所主持的學校小學部教書。
當年她稚氣未除,恐怕會被年長的學生欺負,所以我要教她為師之道。後來她離校從商,設立工廠,頗有所獲,成為小富婆。但她並未忘本,與我經常有所來往。而且她愛好旅行,曾與我同遊歐洲及各地。只是她經常有行山嗜好,我則懶於步行;後來她卻和一位行山相識的行友結婚,婚後她不再教書。
不少舊同事棄教從商,都業有所成。老校友畢業後從商者數以百計。這些校友,有的捐款贊助學校作助學金,也有以各種方式幫助學校發展。我則「從一而終」,堅持愛國教育工作七十年,從未言悔。我曾說初來港時,銅鑼灣波斯富街的鬧市還是一片荒地,該地的地價是一呎三元,如果當年我投身地產業或參加地產活動,可能今天也是一個小富翁呢。 Continue reading
6A 伍樂詩
生命,像人的指紋,像那複雜的基因鏈,大同小異,卻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每一個生命,都是幸運的,或帶著滿滿的祝福,或迎著濃濃的期盼,又或以自己頑強的意志,降臨到這個世界。醫院,有著病痛的絕望,也帶著新生的希望。接生的手術室門口,你或可常常看見相似的一幕情景,準爸爸在走廊中,或焦急的看著緩慢的時鐘坐立不安,或毛躁的如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或看似淡定的看著手術室門口如坐針氈;最後,隨著孕婦隱忍而堅強的呼痛聲結束,嘹亮清脆的哭啼聲響起,驅走男人眉間的擔憂,那是充滿愛和期盼的降臨。生命的降臨其實更多發生在自然中,樹上的果子成熟掉落地面,大樹像完成使命,安靜的等待枯黃和衰老,而掉落的果子漸漸被落葉和塵土掩蓋,它努力著,掙扎著,汲取土地的養分,緩慢而堅強地成長,等待著破土而出,傲然面對陽光和雨水的一天,那是頑強倔強的新生。 Continue reading
吳康民主席
不知怎的,退休以後,飯局頻繁,每周總有三兩頓。有時認為見見老朋友也好,但活動太多,頗感疲累。沒有聚會則感孤單,有了飯局又覺奔波,老人心理,矛盾之至。
過去寫這些隨筆短文,很是得心應手,千字之文,不消一小時。現在則是思索命題,也要花不少時間。是思路枯竭不暢,還是邏輯思維混亂,我自己也不知道。
寫還是不寫,心裡矛盾得很。佔有報紙的專欄地盤,已有數十年之久,與報紙編輯和讀者也建立了感情。有時收到遠地的個別讀者來信,討論文章的內容,頓覺遠方有知音,心裡很有滿足感。 Continue reading
吳康民主席
老年人喜歡懷舊,偶然翻起一本新書,不知什麼時候由一位校友送來的,書名是《誌.青春——甲子回望青年樂園》。翻開一看,竟撩起60年前的一段歷史回望。
該書的開篇第3頁,便點出《青年樂園》的來龍去脈: 「一九五六年四月,刊物由吳康民在幕後推動創辦,並由其小姨黃穗華擔任督印人,襟弟洪新擔任經理,陳樂群和陳序臻擔任編輯,汪澄為首任社長和總編輯。社址最初設於灣仔吳康民岳父的家中。可見,刊物的初創階段,和吳康民及其親友實在有密切的關係。一九五八年八月,吳康民在接任培僑中學的校長後,慢慢淡出《青年樂園》的事務,汪澄也在一九五九年離開……」60年前,由美國新聞署在港資助出版的《中國學生周報》,在香港中學生中,頗有市場。我當年雖任教於培僑中學,但年輕力壯,總想在香港青年工作中有所作為。眼看美國人插手香港青年活動,頗有與他們一爭短長的雄心壯志。所以毅然負起一個對抗《中國學生周報》責任,純是初生之犢不怕虎的一股勇氣,並不是受到什麼指示而為的。 Continue reading
吳康民主席
早年在黃昏時分,走過「鵝頸」地區的天橋底下,總會見到不少婦女在那兒「打小人」。
所謂「打小人」,就是口中唸唸有詞,並把一個稻草組成的「小人」,用一塊木板敲打,說道︰「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日日變豬頭;打你個死人頭,打到你左手變右手……」這些打小人的婦女,大多相信通過「打小人」保會全家平安。也有些因為丈夫有外遇,用「打小人」來咒罵奪人丈夫的女人不得好死。不過近年很少走過這個鵝頸地區,相信這個習俗還存在着。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