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月底在立法會答覆議員質詢時說,她先前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有國際組織負責人提醒各地政府的首腦,要謙卑和擺脫精英主義。
林鄭沒有說明該負責人為甚麼要提出這樣的忠告。事實上,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精英主義特性,早已為批評者所詬病,並經常被指為論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原因。這個一年一度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的國際盛事,為期只有數天,但除了論壇之外,更令參加者趨之若鶩的是那裡的許多社交活動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月底在立法會答覆議員質詢時說,她先前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有國際組織負責人提醒各地政府的首腦,要謙卑和擺脫精英主義。
林鄭沒有說明該負責人為甚麼要提出這樣的忠告。事實上,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精英主義特性,早已為批評者所詬病,並經常被指為論壇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原因。這個一年一度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的國際盛事,為期只有數天,但除了論壇之外,更令參加者趨之若鶩的是那裡的許多社交活動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流感爆發,公立醫院不勝負荷,護士、醫生相繼舉行集會,抗議人手不足。
香港醫護人員長期人手不足,有目共睹;醫學界有些人卻堅決否認,把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時過長、壓力過大的問題歸咎於資源分配不公、行政安排失當,甚至是人口政策錯誤,特別針對持單程證從內地來港的人。這些論調,有留意「土地大辯論」的人聽起來一點不會陌生:同樣是「沒有供應短缺問題」,同樣是「錯在分配不公」、「錯在人口政策」,何其相似!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加拿大原駐華大使麥家廉指出,孟晚舟有3個有力的理由反對美國引渡:特朗普的政治干預、案件涉及治外法權,以及制裁伊朗的法令不適用於加拿大。麥家廉這番評論令加拿大政府十分尷尬;結果他要道歉、辭職。不過,這不等於他說的不是事實,或者沒有道理。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不少人認為,政府的財政資源都應該用來提供公共服務;如果財政收入多了,額外的資源也應該用作增加或改善服務。因此他們反對政府「派錢」,尤其反對不分貧富、不看需要的「全民派錢」。
不過,政府的資源怎樣分配到各項公共服務,有嚴格的限制,並且要經過冗長的程序來決定。每年年中,政府便開始進行內部的「資源分配工作」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將領取長者綜援的合資格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下稱「收緊長者綜援」)的政策,最早引起立法會議員的注意,是在2017年1月,當它出現在上一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裡。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有關長者福利的新措施,包括增設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取消「衰仔紙」、將長者醫療券受惠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等,最後一項就是收緊長者綜援的政策,最快於2018年下半年實施。
立法會當年辯論施政報告的時候,便有議員表示反對收緊長者綜援的政策 Continue reading
引頸以待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上月底出爐,政府至今仍未對報告下結論,特首林鄭月娥僅指若是「照單全收」非負責任的行為,一番疑似保留的態度,予人感覺政府或只會局部選取合意的選項。小組成員曾鈺成對外界質疑不以為然,認為負責任的政府推行任何政策,不能因「邊面聲音大或邊面人多就跟邊面」,惟他認同小組主席黃遠輝的說法,小組向政府推薦的8個選項,「若政府揀啲唔揀啲、做啲唔做啲,佢要解釋。」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茶客甲:三隧分流很多人都支持,為甚麼立法會議員偏要反對?
茶客乙:問得好。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紅隧和東隧加價、西隧減價,促使一部分原來使用紅隧和東隧的車輛改用西隧,這是運用市場供求和價格定律去調整三條隧道的使用率,以達至最佳效果。釐定隧道收費要看科學數據,不能像街市買菜討價還價。議員一句「紅隧收費加幅太大」便反對方案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茶客甲:林鄭決定如期從下月開始把長者綜援年齡門檻提高至65歲,但同時給60至64歲領取健全綜援的人士多發一筆「就業支援補助金」,合起來剛好等如長者綜援的金額。這炸彈可算拆了吧?
茶客乙:林鄭從善如流,問題應該解決了,起碼建制派的議員都表示歡迎。
茶客丙:但泛民表明不收貨 Continue reading
下月1日開始接受申請的「關愛共享計劃」,是政府對「精準派錢」的「補漏拾遺」措施。政府在上一個財政年度錄得破歷史紀錄的財政盈餘,財政司司長去年2月發表財政預算案時,表示要「與市民分享經濟成果」。政府拒絕全民派錢;預算案提出的「分享」辦法,包括寬減稅收和差餉,以及向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兩個月款項。這些選擇性派錢辦法,並不能讓全港所有市民受惠,在立法會和社會上引起爭議。於是政府推出「補漏拾遺」的 Continue reading
曾鈺成
政府提出「三隧分流」方案,計劃在明年1月1日起,調低西隧收費至50元,同時紅隧和東隧的收費大幅增加至40元,意圖令一部分原來使用紅隧和東隧的車輛轉用西隧。用經濟誘因調整三條過海隧道的使用率,是紓緩過海交通擠塞的合理措施。不過,政府提出的紅隧和東隧收費加幅,高於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水平,在立法會和社會上有很多反對聲音。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