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立

逾萬名現職和退休公務員上星期五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回應反修例示威者提出的「五大訴求」。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在台上發言說:「很多人說,政治中立是等如向行政長官、向政府忠誠;其實它的意思絕不存在向個人忠誠,是向體制忠誠,向制度忠誠,向維護核心價值的整個社會忠誠,向我們的市民忠誠。」 Continue reading

中央關注

香港目前的亂局,中央政府不會坐視不理;密切關注香港事態發展的,並不限於主管港澳事務的部門。上星期,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發布會上,國防部發言人說,國防部對香港局勢發展「密切關注」,並特別指出,示威者衝擊中聯辦是挑戰中央政府權威,觸碰「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絕對不能容忍」。被問及如何處理時,發言人說《駐軍法》已有明確規定。 Continue reading

反對暴力

過去數星期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示威活動,每次都是以和平遊行開始,最後卻發展為暴力事件。和平遊行的組織者在預定時間宣布遊行結束,然後部分參加遊行的人戴上頭盔和口罩,開始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暴力行動:他們用鐵馬、水馬以及拆毀的路旁鐵欄堵塞馬路,又使用迅速運到的大量鐵枝、磚頭和雨傘等為武器,襲擊在場的警員。大批未有散去的遊行人士,便成為暴徒的掩護。 Continue reading

事不避難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星期二向傳媒談話,總結修訂《逃犯條例》工作失敗的原因,以及再次回應社會的各項訴求。在談話的最後一段,她說:「從五年前的『佔中』到今日《逃犯條例》的修訂,我們看到市民的不滿其實是反映社會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我可以在此很誠懇地說,我們不能夠亦不應該再視而不見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以為可以解決了一個危機,這些問題便會自動消失;反之,我們應該找出這些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 Continue reading

轉危為機不能只靠加強溝通

特區政府正處於特區成立以來最嚴峻的管治危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特區成立二十二周年酒會致辭時說,經過近月發生的事,她會「汲取教訓,確保政府日後工作更貼近民心民情民意,積極回應社會大眾的所思所想所求」。接着她承諾,安排更多時間會見不同黨派、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人士;透過不同途徑主動接觸年輕人;加強政府就社會關心的議題與不同人士溝通;加強行政立法溝通等等。

Continue reading

通識失敗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日前與傳媒談論七一立法會衝擊事件和青年學生的激進行為。他說,他任內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是造成年輕人出問題的重要因素;他形容通識教育是「失敗」的,需要想辦法改變。董先生的意見有人贊同;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異議,包括特區政府和建制派的教育專家。

Continue reading

不能答允

曾鈺成

政府暫緩修訂《逃犯條例》的決定,並未令所有反對政府的活動平靜下來。部分反對人士提出「五大訴求」,即撤回修訂條例草案、收回暴動定性、釋放在衝突中的被捕者並撤銷所有控罪、設獨立委員會調查警察濫權,以及林鄭下台。他們揚言,不達訴求,抗爭不止。

Continue reading

糖從何來

曾鈺成

行政會議成員黃國健透露,本財政年度的盈餘將較上年度大幅減少;上年度盈餘是破紀錄的1480億元,本年度的盈餘只及上年的三分之一。所以,他估計「政府不會大幅向市民派糖」。另一方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他在本年初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預計,2018至2019年度將有466億元的盈餘;受中美貿易磨擦等因素影響,政府的收入可能會減少一些,但他相信和預期數字「上落不會太大」。

466億大約相等於1480億的三分之一;黃國健透露的資料跟陳茂波的估計十分吻合;明年2月發表的預算案,很可能不會「大幅派糖」。不過,如果以為明年不派糖,是因為今年的盈餘比去年大幅減少,那就把一些基本事實混淆了。

今年初公眾對政府有「派錢」的要求,是因為政府上年度的財政收入遠遠超過了預算。去年2月發表的預算案,估計2017至2018年度的盈餘為163億元;誰知今年2月陳茂波發表預算案時宣布,2017至2018年度的盈餘竟是原先估計的8倍多(最後更超過9倍),政府多了逾千億元的額外收入。

陳茂波說,政府要把盈餘的一部分拿出來「與市民共享」,於是他在預算案裡提出退稅、免差餉、綜援「出三糧」等一系列「向市民派糖」的措施,合共要花524億元。但請注意,這些「派糖」措施所用的錢,並非來自上年度那千多億元的額外收入:上年度的盈餘,已全數撥入庫房了。那524億元的派糖錢,是本年度即2018至2019年度預算開支的一部分;陳茂波估計,支出了這筆派糖錢之後,本年度仍有466億元的盈餘。即是說,按年初的預算,政府如果不派糖,本年度將有差不多一千億的盈餘。按陳茂波最近的評估,即使經濟發展出現了負面因素,本年度的財政盈餘仍不會跟先前預算有很大差距。

明年2月發表的是2019至2020年度的財政預算。到時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派糖」,不是看本年度有多少盈餘,而是看政府對下年度的經濟和財政狀況怎麼估計。財政預算案還是要維持「收支平衡,略有盈餘」的;派不派糖,要看在滿足了施政報告提出的二百多項措施所需的財政負擔之後,政府估計有沒有餘錢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