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主席
經常在報上寫專欄文章的作者,應該好好培養自己運用文字的功力。香港作者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許多粵語的術語攙雜在文字當中。這還不要緊,這種「三及第」的文字,早已有之。文壇前輩高雄(筆名三蘇),便是以寫「三及第」文字著名。只要「混合」得體,自成一格,反而增加文字的「魅力」。但粵語和白話文混雜,搞成三不通的文字,便不可取。
用句累贅 疊床架屋
經常在報章寫政治評論的某高級講師,便有這種三不通的毛病。試以他最近寫的評論為例,便可找出若干文句不通的例子。例如他有一評論文章,開頭說他去台灣觀選,寫道:「走了過去蔡英文那邊的群眾大會」,這是粵語口語。說參加了支持蔡英文的群眾大會就是了,如何說「走了過去」?下文又說「遲去有遲去的好處」,說是去台灣觀選因事遲到了,到了台灣,選舉已經結束了。他想說的是遲到了,用遲到,是不得已;用遲去,則有決定不早去的意思。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