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樂園》憶昔

吳康民主席

老年人喜歡懷舊,偶然翻起一本新書,不知什麼時候由一位校友送來的,書名是《誌.青春——甲子回望青年樂園》。翻開一看,竟撩起60年前的一段歷史回望。

該書的開篇第3頁,便點出《青年樂園》的來龍去脈: 「一九五六年四月,刊物由吳康民在幕後推動創辦,並由其小姨黃穗華擔任督印人,襟弟洪新擔任經理,陳樂群和陳序臻擔任編輯,汪澄為首任社長和總編輯。社址最初設於灣仔吳康民岳父的家中。可見,刊物的初創階段,和吳康民及其親友實在有密切的關係。一九五八年八月,吳康民在接任培僑中學的校長後,慢慢淡出《青年樂園》的事務,汪澄也在一九五九年離開……」60年前,由美國新聞署在港資助出版的《中國學生周報》,在香港中學生中,頗有市場。我當年雖任教於培僑中學,但年輕力壯,總想在香港青年工作中有所作為。眼看美國人插手香港青年活動,頗有與他們一爭短長的雄心壯志。所以毅然負起一個對抗《中國學生周報》責任,純是初生之犢不怕虎的一股勇氣,並不是受到什麼指示而為的。

當然也沒有什麼經費,於是只有借岳父的家中作為辦公地點,把小姨黃穗華拉來擔任督印人。另由友人介紹一位青年人洪新前來幫忙,這樣便幹起來了。

但主幹卻是我的學姊諸兆庚的丈夫汪潛(又名為汪澄)。他原本在廣州工作,為照顧他們夫妻關係,爭取調來香港。汪潛是一位畫家,能畫能寫,便由他主持編務。由於創刊是針對《中國學生周報》的,「中周」報頭是深綠色,我們的《青年樂園》便用淺綠色。出版以後,由於走娛樂趣味路線,編排也較為活潑生動,比「中周」的呆板頗勝一籌。同時內容避免政治說教,真正走中間路線,辦成一張「樂園」的周報,內容有「語文樂園」、「小說樂園」、「科學樂園」、「讀者樂園」等等。

後來我因為港英當局無理遞解培僑中學前校長杜伯奎出境,臨危受命,擔任校長,只好淡出《青年樂園》的事務,由陳序臻接任。同時小姨黃穗華也與洪新結婚後移居泰國,汪潛則離妻別子走赴夏威夷。以後《青年樂園》的事務我便沒有過問。很可惜, 「反英抗暴」開始,原本「灰色」的《青年樂園》,竟走上抗暴第一線,終於由港英當局封掉了事。

「左」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

港英當局當然知道《青年樂園》的背景,也許早已打聽到我與該刊的關係。但是如果不是「反英抗暴」時期香港「左」的領導層,不顧一切把一些「灰色」面目的單位都作為孤注一擲的武器投入鬥爭,損失也許不至於這麼大。由此可見鄧小平的名言: 「『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歷史上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但是「左」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原因是一些不知就裏的群眾,總以為「左」的就是進步的、革命的。

後來的《青年樂園》如何發展,我沒有過問,也沒有權利去過問。現在看這一本《誌.青春——甲子回望青年樂園》,也只是像了解別人的創業故事般的瀏覽一下。送給我這本書的陳偉中,也是這本書的主編,他說是培僑的學生,但因為近年的畢業生,我大都不認識,只有多謝他的一番盛意了。

我原本藏有從《青年樂園》創刊號到我離開該刊時的一份報紙,但現在已經不知放在哪裏,遍尋不獲。今天看到書前的影印本,如同碰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也憶起已逝去的老伴,她當年也曾參加該刊出版的若干事務工作。

至於妻姨黃穗華和她的丈夫洪新,仍僑居泰國,但聽說身體衰弱,只能靠他們的女兒侍奉。泰國與香港距離不遠,來往方便,但彼此都年老力衰,未能互相探訪。年前我擬要小兒子陪同前赴泰國曼谷一行,目的是見見小姨黃穗華,回憶老伴容顏,可惜未能成行。今生未能偕妻終老,來世再續前緣吧。

(《明報》2017年3月25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