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主席
看報紙,現在除了專業研究新聞的人士之外,恐怕是老年人的「專利」了。我家的年輕人和辦公室的同人,大都不看報紙,都是看網上新聞。因為網上新聞更快,有時有最新消息,他們都會奔走相告。他們都不會耐心地翻閱報紙,辦公室裡的幾份報紙,除了我一個人翻閱後,下午便被丟進廢紙堆了。
紙媒現已走下坡,報攤上零零落落地擺着幾份報紙,也許每天賣不了幾份。報攤現在靠八卦雜誌維持營業,報紙只是點綴。相信各家報紙都已減少印數,有的還只靠「馬經」版維持銷路。在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報紙也已只靠評論吸引讀者。可是在香港,報紙的評論影響力卻不大。因此,紙媒的沒落可說指日可待。
現在去茶樓酒館,沒見有幾個人在看報紙,而是人手一機。但也不是看什麼最新新聞,可能是和老友通通消息,或者是研究馬經之類。報紙成為罕見的「物類」了。我們老一輩的,看報紙成為幾十年形成的習慣。早年我主持校政的時候,為了使學生關心時事,提倡早讀時必須閱報,各班級都訂有若干份報紙。現在這個傳統已經逐漸消亡。
時代在變遷,人的生活形式也有更動。人們的生活興趣變化多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思維和興趣的距離愈來愈大。所謂代溝,來得更早更深。
比如早年,孩子們都喜歡依偎着大人們聽聽故事。我們長者就是即興胡謅一些小故事,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從不會找出故事中的破綻和犯駁的地方。現在呢,就是故事講得娓娓動人,都勝不過他們玩電腦遊戲的興致。我們老了,當年吸引兒女們的一套已不適應於孫兒們的需要。我的小孫子已經懂得玩圍棋,而我的象棋都沒有他的精,更勿論圍棋了。我希望能活到四代同堂,因為兩個孫兒女都已經是適婚年齡。可是,曾孫們誕生後,我又能和他們玩些什麼呢?
(本文已於《文匯報》2017年1月4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