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主席
二戰後,香港街頭的小房車,大部分是英國車的世界。我在一九六一年學習駕車的時候,用作學駕的是日本製造、第一架輸入香港的小汽車,車種叫「藍鳥」。為了推銷,廠家半價賣給教車師傅。
想不到不夠三十年,英國房車被逐出香港市場,日本車取而代之。
現在香港街頭仍有少量英國房車行走,就是豪華的勞斯萊斯和賓利(BENTLEY)。但嚴格來說,這不算是英國車,因為車廠已被德國寶馬(BMW)收購。
英國牌子的勞斯萊斯和賓利,都是上百萬以至數百萬港元一輛的貴價車,擁有的人非富則貴,比賓士和寶馬要惹人注目。原來,當今的這類房車,主要是銷往中國,內地的土豪和權貴有的是錢,購置這類房車只是「小菜一碟」。
但自從內地嚴打貪污腐化後,土豪們也不敢太過張揚,於是這類豪華房車在內地銷量大減。據報道,勞斯萊斯去年在中國的銷量銳減百分之五十四,賓利銳減百分之三十七。
美國是勞斯萊斯的第一大市場,中國原排名第二,去年被小國的阿聯酋趕上,退居第三位,但仍吸納了三千七百八十五輛。
請看世界名房車在中國銷售的情況(均以去年上半年計):
奧迪﹕世界銷售九十萬輛,中國佔二十七點四萬輛。
奔馳(賓士)﹕世界銷售九十六萬輛,中國佔二十三萬輛。
寶馬﹕世界銷售一百一十萬輛,中國佔二十三萬輛。
中國已是汽車生產大國,年產量近億輛,但仍是外國房車最大的市場之一。除了上述的歐美名車外,日本和韓國房車也是中國進口或在華設廠裝配的最大外國車種。我到內地觀察,常常奇怪為什麼中國既是小房車生產大國,但街頭巷尾跑的仍是外國牌子的汽車?
雖然這些小房車都是「國產」的,但關鍵技術還是外國的,他們絕不會轉讓。這就扼住中國房車生產的咽喉,讓中國道路永遠奔跑着外國牌子的汽車!
(本文已於《文匯報》2016年4月6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