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今年特區政府的財政預算,要把大筆資金撥入營運受人詬病的“強積金”?為什麼受到批評以後立即改為派發永久居民每人6000元?為什麼被認為分化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之後又要非永久居民申請“關愛基金”?為什麼宣布派錢之後,又遲遲不能派發?為什麼不把長者所得連同生果金一起入賬派發,而要長者去銀行領表登記增加許多麻煩?……

為什麼要推出一個議員出缺遞補機制而没有經過深思熟慮?為什麼開頭矢志旦旦不要咨詢而急於通過法案?為什麼在去年五區公報受到廣大公眾包括民主黨反對的時刻不立即提出堵塞漏網的方案?為什麼一受到責難以後才改為主張由一張名單之內遞補?為什麼在七一大遊行之後又同意延期三讀通過?

為什麼教育局通過資助學校要成立法團校董會的法案之後,教會學校公然抗命,至今仍有逾40%的教會學校未有辦理?為什麼在直接資助學被審計出若干財政漏洞之後,局長公然承認自己没有“牙力”?

為什麼所謂僭建風波越鬧越大?當前提出的若干應對辦法是否能够執行?……

中環填海 電視辯論

再把眼光拉遠一點,中區堵車特別在花園道大道中交匯一帶,堵車已令要到中環辦事的人們怨聲載道。當年的填海第三期工程由於少數所謂保育分子的阻撓,政府束手無策。至今堵車已蔓延到灣仔、銅鑼灣、北角一帶,為什麼政府至今對交通堵塞毫無對策?

為什麼在去年公民黨、社民連搞個不得人心的“五區公投”之後,特首竟然主動邀請公民黨頭頭余若薇進行電視辯論?這場辯論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要顯露曾蔭權的辯才?這場辯論的勝負早在人們預料之中,結果是余若薇獲得大勝。但在翌日曾蔭權見記者時卻談笑風生,與辯論時的口燥唇乾形成強烈對比﹗

笑說“無間道”

有人笑說特區政府中有不少“無間道”,是英國人埋下的深水炸彈,以破壞特區政府的施政為能事,最近此說又甚囂塵上。

英國的情報工作世界聞名。其特務機構軍情六處(MI6)(也即英國秘密情報局)専門策劃海外特務活動,並主管到處招募間諜和收集情報。招募的間諜便是我們俗稱的“無間道”,源出於一齣頗為賣座的香港電影。

英國人統治香港多年,意識形態的影響根深蒂固,特務工作也做得十分到家。末代總督彭定康在香港回歸前對香港回歸後保持英國人的利益和影響力做了周密部署。除經濟上、政治上作了許多有利於英國的嚴密布置外,人事工作更是他部署的重要一環。把什麼人擺在甚麼位置上,都有認真酙酌。至於安插軍情六處的人,肯定是應有之筆。

時任第二把手的布政司霍德,便是軍情六處的要員,中央政策組的顧汝德也是。他們兩人,雖然已經退休,但也不時來港,特別是在香港“多事之秋”的時刻。

創造朝令夕改的記錄

為什麼這兩年來特區政府的決策如此差勁?而且創造了朝令夕改的紀錄﹗

按道理,一次重大決策,首先應有調查研究,了解和決策有關的若干問題和數據,然後再在政府內部,起碼在有關高級官員和行政局中進行咨詢,修改若干漏洞,再交由議會和公眾咨詢和表決。即使整個程序了解民意不足,但也不像現在這樣一出爐就給人批駁得體無完膚,連一般群眾也覺得不妥、遑論政客和專業人士﹗

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區政府缺乏團隊精神,各自為政,“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我曾說過,2003年推销23條立法時,其失敗原因在於缺乏“人和”,特別是“局長硬性推銷,百官袖手旁觀”。當年我是同情硬性推銷的局長的,推銷手法固可議,但奉命行事精神可嘉。今天推銷遞補機制的情況也是為此。現在許多政客、學者高喊讓局長下台,難道這個方案的推出,是他一個人的責任嗎?

缺乏政治敏感度

除了缺乏團隊精神外,現在特區政府了解民情也十分差勁。就如派發6000的事,熙熙攘攘了大半年,本來一件萬民受惠的好事,卻換來全港多次的罵聲。轉軚時受罵,分化港人(即非永久居民没有份兒)受罵,18歲的劃界日受罵,派錢方法受罵。好事變壞事,這是一個典型。

此外,特區政府的政治敏感度也欠缺。香港越來越已發展成一個政治城市。中央在香港回歸前所作的估計,所作的的設計明顯已為現實打破。當年認為香港只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城市,即在金融、貿易、運輸等方面為國家作出貢獻。後來屢次的經濟危機,中央又是以“泵水”來支援香港。但没有想到由於國際鬥爭的複雜,美英都藉香港作為圍堵堀起中國的前哨站,而內地的貪腐現象和侵犯人權的個案又為香港製造更多的反對派。現在80後的年青人趨向反建制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特區政府對此缺乏對策。樓價高企,也早已成為政治問題,但特區政府被認為是後知後覺。

仍然要問﹕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在內地是一部流傳多年影響甚廣的自然科學問答書。每個問題簡短,通俗易懂,是中小學生自然科學的課外生動教材。今天我借用這個書名,來問特區政府施政的多個為什麼。其實,香港的政治生態不是自然科學,而且許多事情違背常理,便没有科學的答案。寫完本文,我仍然要問﹕當前的這種種現象,為什麼?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