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

吳康民主席

風燭殘年,這句成語說是老年人的景況。「殘年」,就是來日無多,壽命有限,故曰「殘年」。「風燭」,把人的生命比作風中之燭,表示燭光可能隨時被風吹滅。「風燭殘年」,形容老年人的情景,唯妙唯肖。風燭殘年,更多是「形單影隻」單獨的一個人,只能是照影成兩人。

自從老伴去世,我就是如此。孩子們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活動。最愛的小孫子,也隨他父母,風流快活去了。只因為他的母親,要申請來港探親居留證件,才需要我這個老父,千里迢迢,花十幾個鐘頭時間,回東莞去為她辦來港通行證。

「稚兒不知爺爺累,辦證只為子孫忙,老邁仍為此奔波,兒媳巧平知恩否?」

臨時寫下這首打油詩,當然毫無平仄可言。

春節將到,兒女各有各的活動,有的回鄉探親,有的要去杭州探望「契媽」,老人孑然一身,未必有人照顧,也只好認命了。

小孫子有時放學回家,獨自一人在玩他的玩具或iPad,還會和爺爺炫耀其砌成的「傑作」。但他的父親一回來,便帶他出去玩耍,把老父撇在一旁。近日的情緒特別壞,報載當前每十個長者就有一個患上抑鬱症。不過,據醫生評論,主要是經濟壓力和社交網絡萎縮,但我完全沒有這兩個問題,特別是社交活動,多得應接不暇。每周其實大概只有兩三頓飯才會在家「享受」家傭的「不良」飯菜。可能正因為如此,抑鬱症才不會上身。只是回到家裡,孤獨感又會強烈起來。

我深深感到,一個人的感情生活比物質生活要重要得多,特別是像我這種膽汁型的人。

也許是天氣的關係,天氣太冷,戶外活動太少,龜縮在家裡或辦公室中,孤獨感更為強烈。記起巴金先生追憶亡妻蕭珊的描述,說逝去的蕭珊小聲地囑咐他:「你有什麼委屈,不要瞞我,千萬不能吞在肚裡啊!」

(本文已於《文匯報》2016年3月9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