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好手李娜勇奪法網冠軍,不僅舉國歡騰,國際驚嘆,而且震動中國體壇。因為在“舉國體制”之下,中國以全包的方式培養和安排運動員參加比賽,包生活、包教練、包集訓,甚至包“輸贏”。早年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下,為了照顧友好鄰邦,要運動員打贏打輸,都由體委領導包辦。當然這種舉國體制,也訓練了不少優秀運動員,取得了若干世界冠軍,但也暴露了若干弊病。像足球隊,多年來毫無起色,十三億人民的體育大國,培養不出一隊像樣的足球隊,至今仍是世界三四流角色,能不令國人氣餒﹗
什麼是“單飛”呢,就是說運動員不再由國家隊統一管理,而是自負盈虧,自聘教練,自己決定訓諫比賽的方式和日程,自己報名參加比賽。總之便是衝破舉國體制的樊籠,特立獨行,創造體壇奇跡。
李娜“單飛”,創造奇跡
李娜“單飛”不僅引起舉國歡騰,也引起體壇的沉思。李娜是在“舉國體制”中培養出來的,再在單飛中取得成就。單飛使運動員有廣濶的自由度,有利於張揚個性,因而創造了紀錄。李娜也由於有“舉國體制”打下的底子,正是這個“集體”的土壤,使她積累起闖蕩網壇的實力。但也應該承認,正是由於“單飛”,她的活力才能如今的盡情迸發。所以如何把舉國體制的集體強勢,和“單飛”中的個性張揚結合得好,是今後中國體壇領導應該深思的課題。
同時,體育競賽項目也有的適合“單飛”,也有的適合舉國體制,這些又要區別對待。有說網球、羽毛球、籃球等運動適應單飛,有的體育項目就並不合適。又有不少人認為,舉國體制從長遠說是壞處多過好處。舉國體制是犧牲全國十多億人的體育活動作代價,集中力量,集中資金培養少數拔尖人才,在奧運中獲取幾十塊金牌。尖子出來了,體育運動並未普及,這個代價又太大了。
李娜“單飛”取得成績,一石掀起千層浪,引發全國對體育體制的議論,是一件好事。
經濟體制 亟須檢討
從體育體制,進而檢討經濟體制,最近也引起議論紛紛。
緣自今年用電高峰未到,“電荒”卻提早到來。拉閘限電成為不少地方的家常便飯,有的用電較多企業叫苦連天。
為什麼?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多數火力發電企業都虧本,發電越多虧損越多。發電企業便借檢修為名停機。
相反,電網企業卻賺得盆滿砵滿。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三年虧損數百億元,而電網企業光是去年一年,利潤卻超過596億。
這種畸形現象在於壟斷。
還有路橋收費推高物價,也是一個怪現象。去年十九家從事路橋收費的上市公司,毛利率高達59.14%,平均純利率仍高達35%。
“菜籃子”的一切副食、主食,都要通過運輸,都要交買路錢,這便推高了物價。農民和小販、運輸商都連連叫苦,說這些主副食品,三分之一的價格裝到路橋關卡的口袋裡去了。如此,物價哪能不漲?
民營企業,連連叫苦
此外,中小民營企業也連連叫苦。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豉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但許多民營企業都受到國有企業的排擠,有的國家規定允許進入的經濟領域,民營企業也都被拒之門外。向銀行貸款被拒,遇到經營困難時又被國有企業廉價吞併,這種種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近年時有所聞。
而國有企業的高薪金、高福利、高花紅更肆無忌憚地蠶食國有資金。像有些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年薪高達幾百萬元,還有年終分紅,配售股票,配住豪宅等等。連一般的國企職工,都享受遠高於其他企業的薪金和福利。
破除壟斷 引入競爭
現在連中央官報也看不過眼,呼籲要“擠掉這些壟斷行業的肥水”,還提倡要“破除壟斷,引入競爭”。
現在是內地主政者要重新評估這些壟斷行業的盈利模式的時候了。像高速公路或橋樑的收費便應有一個期限。其中大部分已完成了貸款修路的還款計劃,再收買路錢就是白賺。這種一家壟斷的獨賺,由於通過運輸商品,更特嫁到消費者的身上,這是不公平的,應該理順。目前,電訊、金融、石油、鐵路等重要部門都為國有企業壟斷。例如打手提電話,只有中國移動和聯通兩家,它們要收多貴便多貴,根本没有選擇餘地,消費者只有受宰的份兒。
又如國有企業融資方便,銀行敝開大門。民營企業最大的難題便是資金問題,但貸款不易。有的民營企業被迫走旁門左道,靠金錢和其他利益打通“關節”,這又是加劇社會上貪腐橫行的一個原因。
李娜模式 啟示中國
所以,理順體制的確是當前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但談到體制改革,有的人三緘其口,有的人有口難言,有的人只是說說,似乎舉步唯艱。
今天有一個李娜,在體育界以打破“舉國體制”取得成績,來掀起一個討論“舉國體制”與“單飛”的孰優孰劣的議題,意義深長。而在體育界討論體制問題,不太敏感,有利於理論探討的開展。如果由體育體制,進而研究經濟體制,再進一步涉及政治體制,一步步開展,那麼,真正可以說是﹕李娜模式,啟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