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已經14年,經歷過兩任特首,治績如何,有目共睹。人的因素固然重要,但中央政府回歸前後對形勢的估計和對制度的設計也有很大的關係。現在也許還不是全面檢討治港得失的時候。明年回歸15年,總應該來個總結的吧。
我過去常常說,中央在籌備香港回歸和成立特區政府時,對形勢的估計過份樂觀。這是受內地改革開放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有顯著好轉有關,也與和英國人進行解決香港問題的談判,擊破英、港主張“主權換治權”取得勝利有關。
《基本法》對政制的設計,只管10年。當年相信國家的大好形勢,加上香港愛國愛港力量的增長,屆時完全可以掌握局面,放開普選。這種樂觀的看法,受到現實政治生態的否定,終於不得不採用人大釋法的途徑,來把普選的時間推遲到2017年。
香港屢生政治爭議
回歸以來,英美勢力,積極通過香港的代理人,興風作浪,以普選為旗幟,以加快民主步伐為號召,多年來在政制問題上做文章。使中央原本要求香港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別行政區,變成一個屢屢產生政治爭議的地方。
港人長期接受英美民主政治的理念,特別是知識分子和政界人士。服膺西方三權分立,民主選舉的觀點,與北京堅持行政主導,三權合作格格不入。加上北京近年在妨礙言論自由,侵犯人權等出現個別事例,引起國際議論,更加深了港人對內地的疑慮。而所謂泛民主派在選民中佔有六成比例的情況不變,當然增加北京對香港開放普選的擔心。普選時間表雖然已經訂下,但普選行政長官候選人的門檻,以及普選立法會是否保留功能組別,仍然成為爭論焦點。
民主和民生問題交緾在一起
除了政制問題,民主選舉的進程問題之外,民生問題又成為港人熱議的另一議題。
近年樓價的飛漲,遠遠超過一般物價的通脹水平。連廣大中產階級都驚呼購屋難。青年從業者在準備成家立室時遭遇住房問題的困擾,於是群起而攻“地產霸權”。
對地產霸權的指責發展成對官商勾結的質問。地產商為何能比其他行業謀取暴利?地產商的瘋狂加租又影響廣大中小企業的生存。租金的高漲提升了物價,使一般小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增加了負擔。人們在指責地產霸權的同時,也把矛頭指向了特區政府。
民生問題比民主問題更容易引起普羅大眾的切膚之痛。民生問題增加市民對政府施政的不滿。泛民主派更把民生與民主掛鈎,認為没有民選的政府,才使民生問題搞得一團糟。民主與民生一掛上鈎,卻是十分煽情的。如果市民豐衣足食,生活有所改善,有没有民主便不會引起起群眾共鳴。正是生活難過,失業眾多,弱勢社會得不到適當的照顧,便使民主呼聲有更大的市場。
人們對未來特首有期待
由於民生與民主的糾纏,導致最近公眾對特區政府的不滿程度顯著上升。加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特別引起爭議,某些法案的提出,例如立法會議員的遞補機制未經咨詢而堅持三讀,也引起了一場風波。
中央大員李克強、王光亞先後來港發表一些講話,引起了不同解讀,表示廣大公眾關心中央對香港特區政府的熊度和評價。
面對下一屆行政長官候選人的熱議,也反映公眾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期待。正是因為對當前政府及特首的不滿,便熱切希望有新的特首能改變現狀。如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明年的香港社會,必然動盪不安。
往後會出現一位強勢的特首嗎?目前看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熱門人選未孚眾望,是使北京十分頭痛的事。前兩任特首,在上任時的民望都較高,證明公眾對他們有期望。後來由於主客觀的原因,他們的民望逐年下跌。現在距離新特首出爐只不過半年光景,香港未必能出現奇蹟。
李克強訪港取得一手訊息
李克強來港,引起公眾的期待,他帶來了多項挺港措施,同時也讚揚特區政府在特首帶領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雖然仍有一些困難和挑戰,但總的發展勢頭是向好。並說中央政府對各位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特別指出香港保持了金融和經濟穏定,得益於香港自身的有效應對。而且一再向港人戴高帽,說港人“視野廣濶,勤奮務實,善於捕捉機遇,務於開拓創業。”“很認真,很用心,很專業”。
這些話,一反日前王光亞在和訪京大學生的對話中,批評香港公務員執行強,規劃弱的話。難道真如新疆黨委書記張春賢所說的,要“剛柔並用”乎?
李克強雖然來港短短三天,但他接触面還是相當廣泛。雖然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但按他自己的話說,和各方面的接触和交流,“有許多切身感受”。相信這有助於他在中央議論香港問題時,提供第一手材料。
李克強以李白《行路難》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破雲帆濟滄海”詩句贈港人。我認為最好能加兩句,那就是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中的﹕“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生活豐裕,治理自然順暢﹔社會和諧,人民自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