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
《香港願景》研究計劃日前發表有關香港鐵路服務的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回購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下稱「港鐵」)的股份。
或許有人擔心,鐵路系統一旦由政府收回,就會淪為和其他地方的國營鐵路一樣,高成本、低效率,無法維持港鐵高質素的服務。不過,香港的鐵路服務並不是像英國或日本的國營鐵路那樣,因長期經營不善、大幅虧損而被迫私有化的。港鐵的前身地下鐵路公司自1975年成立至2000年上市之前,一直提供高水準的服務,並且依靠發展沿線物業的收益,維持了良好的財政狀況。
我們還應看到,在兩鐵合併後成立的港鐵,發展至今,在各方面的表現跟市民的期望已出現了愈來愈大的落差。港鐵是香港唯一的鐵路公司,受惠於政府以鐵路為公共交通骨幹的政策,更直接獲得政府以公帑資助鐵路建設;憑著這些獨有的優勢,港鐵成為全球最高收入的公共交通營運公司之一,去年的利潤率高達34%。但另一方面,政府雖是大股東,卻不能干預港鐵公司的商業決定。港鐵作為上市公司,業務以盈利為主導,不會把公眾利益放在股東利益之上。例如,有社會需要但無利可圖的鐵路項目,港鐵便不會承擔。又如港鐵擁有車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權,成為發展商,大量興建一般市民沒有能力負擔的豪宅,等於從市民手中掠奪了珍貴的土地資源,用以牟利。港鐵連年錄得的豐厚利潤,不會拿來和市民分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實際是只加不減。
港鐵既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服務的提供者,又是壟斷性的牟利企業,兩個角色之間存在根本的矛盾,這是《香港願景》建議特區政府回購港鐵的原因。2000年特區政府面對財赤問題,地鐵上市帶來的收益有助紓緩政府財困;時移勢易,今天特區政府積累了龐大的財政儲備,完全有能力回購港鐵。
港鐵回購後,可參照機場管理局的模式,成立鐵路管理局。機場管理局並沒私有化,它必須遵從政府按公眾利益對它作出的指示,而香港國際機場各方面的表現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多年來維持財政穩健。這種可以同時兼顧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的營運模式,應是香港鐵路服務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