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波疫情爆發,完全是意料中事;問題只是這一波有多嚴重,要延續多久,要奪去多少條性命,令失業人口增加多少,對經濟造成新的傷害有多大。說是意料中事,因為關心香港疫情的人都看到,市民防疫意識薄弱,政府抗疫措施不足。
不是嗎?專家天天提醒我們,要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應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可是,很多人偏要參加零社交距離、不戴口罩的集體活動;跳舞室、派對房和酒吧等場地,成為大規模感染群組的溫床。政府宣布的限聚令,很多人不把它看作防疫的必要措施,只覺得它帶來諸多不便;為求熱鬧高興,想出各種取巧辦法,避開限聚令來搞多人聚會,沒想到這會給自己和別人造成感染風險。
我曾應邀出席有宴會的慶典。主人家說:請你放心,我們會做足防疫措施——提醒嘉賓保持社交距離;每張餐桌的人數、餐桌之間的距離,都符合限聚令規定;所有人在活動的全過程都要戴口罩,除了吃飯的時候。問題就出在吃飯的時候:有些人吃飯時要到處祝酒的習慣就是改不掉,他們輪流來到你面前,摘下口罩,與你碰杯、握手、摟肩合照、高聲談笑。我沒法制止這些高危活動,也不想令人家掃興,唯有放棄桌上的佳餚,悄悄提早離場。這樣的處境,我遇過不止一次。
有熟悉外國情況的朋友稱讚香港人,說我們願意和政府合作,遵從政府的抗疫防疫規定,不像歐美一些地方的人,連戴口罩的規定也要遊行反對。這也許是真的;但疫情一再在我們的社區中爆發的事實說明,光是不反對政府的抗疫措施、形式上不違反這些措施,並不足夠;我們要把抗疫專家的諄諄告誡放在心上,自覺貫徹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方能盡量減低感染的風險。
但事實也說明,抗疫不能只靠市民的自覺。要戰勝新冠病毒,不能不實行若干強制措施。在這方面,特區政府的作為明顯不足。有人把政府的抗疫措施譏為「三道板斧」、「餐桌加減法」。當局一直標榜「張弛有度」,其實是對疫情「清零」缺乏信心和決心。第四波疫情擋不住,先前和新加坡談好了的「航空旅遊氣泡」,也只好押後實施。更不幸的是,由於香港不能跟新增確診經已「清零」的澳門和內地城市看齊,很多香港市民翹首以待的三地通關,依然遙遙無期。現在是需要政府拿出勇氣、決心和魄力的時候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