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口罩

2020年2月24日 香港仔《從心所欲》

立法會財委會周五批准了撥款 300 億元,成立防疫抗疫基金,以提升本港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能力,以及向受疫情重創或受防疫抗疫措施影響的企業及市民提供援助。基金成立後立即推行10項「提升防疫抗疫能力」措施,其中包括動用15億元,為本地的口罩生產提供資助。

政府的文件解釋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所有個人防護裝備特別是供應給醫護界和本地社區使用的外科口罩,需求量顯著上升。香港的口罩供應主要依賴進口;隨着內地和全球對口罩需求上升,香港口罩嚴重短缺,價格上漲,存貨迅速耗盡。當局認為,社會對公共衞生的關注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應盡快促進本地口罩生產,除了應對燃眉之急,長遠亦可建立存貨。

按當局推出的「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本地廠商設立口罩生產線,第一條可獲300萬元資助,每多一條額外再獲200萬元。按行政長官的說法,是政府「打本」給廠商製造口罩。政府最多可資助20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每月至少要生產50萬個口罩,而政府承諾向每條生產線每月採購最多200萬個;倘若生產線有剩餘口罩,必須在本地銷售。

在財委會會議上,議員關注政府每月向受資助生產線認購的最多共4000萬個口罩,會怎樣分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回答說,政府各部門每月需要使用800萬個口罩,另外醫管局需要超過1000萬個,加上政府合約清潔工和負責家居照顧的社工等,每月總需求已達2000萬個,佔了政府每月從本地生產商購得的最多4000萬個口罩的一半;餘下的一半,政府將留作儲備。

每條生產線每月產量可低至50萬個,而政府保證收購最多200萬個,剩下的才拿到本地市場上銷售。從這些數字來看,由「政府打本」生產的口罩,恐怕沒有多少會流入市場供一般市民購買。政府推出這個口罩生產資助計劃,目的似乎只是為了保證政府內部需求的供應,而不是為了紓緩社會上的口罩荒。

如果事實不是這樣,如果政府推出的計劃其實有助改善市場上口罩「價格上漲,存貨迅速耗盡」的情況,當局應該告訴市民:獲公帑資助的生產線投產後,每月可向本地市場供應多少個公開發售的口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