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派錢

2020年2月17日 香港仔《從心所欲》

去年發表財政預算案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測,政府在2019至2020年度將會有168億元盈餘。沒想到去年下半年弄出一場「反修例」風波,今年初又爆發「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帶來一波又一波沉重打擊,政府財政收入比去年預算大幅縮減。今年將是特區政府15年來第一次錄得財政赤字;據陳茂波估計,這赤字將超過800億元。

前兩個財年度政府都錄得龐大的財政盈餘,社會上有不少要求「全民派錢」的呼聲,我在本欄也表示支持,並且提出了支持的理據。我認為,當政府的財政收入遠遠超過了預算時,在付出預算開支之後剩下來的錢,應該起碼有一部分還給市民;而無篩選、無審查地全民派錢,是最公平的還富於民的辦法。我亦在本欄反駁了反對全民派錢的一些主要論點,這裡不再重複。

但是,以上的「派錢論」是在庫房「水浸」的基礎上提出的;而今政府入不敷支,自是沒有「還富於民」可言了。然而,全民派錢的主張現在反而有更多人支持,包括立法會裡不同陣營的多個黨派。理由有二。第一是所謂「逆周期」的政策要求:經濟環境轉壞的時候,市民承受沉重的生活壓力,特別需要政府的援助;所謂「積穀防饑」,政府在環境好時積累下來的財政儲備,環境差時便應該拿出來紓解民困。

除了這一般的理論之外,當前人們要求政府派錢,還反映了一種特別的社會情緒:市民對政府不信任。這是政府官員也公開承認了的;市民不相信可以依靠政府為他們解決面對的困難,包括抗疫防疫、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振興經濟,甚至連日用品也擔心政府無法保證供應;所以,與其讓政府把公帑拿去推行一些大家都沒信心的政策,不如叫政府把錢分了,讓老百姓多幾個錢旁身。由於社會有這種情緒,儘管政府近期公布了一輪又一輪的「紓困措施」,要動用的公帑已達數百億元,但要求全民派錢的呼聲並未因而減弱,人們不覺得政府提出的紓困措施可以代替派錢。

今年九月是立法會換屆選舉。多個政黨現在都提出派錢的要求,反映了他們對民意的評估。可以預見,如果即將發表的預算案拒絕全民派錢,不論再推出多少「派糖」措施,各政黨都不會收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