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主席
家居無事,夜晚更覺孤單,翻着自己早年寫的多本遊記,特別是壯年時與老伴同遊的照片,思念伊人,感慨萬端。
我無不良嗜好,不煙不酒。為人師表近七十年,唯一工餘活動便是旅行。每在學校寒暑兩假,大都與老伴攜手同遊。今斯人已逝,翻看刊有彩照的十來本遊記,特別是配有多幅同遊照片,更是感慨萬端。
留下的遊記,圖文並茂,與老伴合照的也有不少。兒女們在紀念母親的《永遠的懷念》一文中說,媽媽「幸好退休後可以和父親結伴同遊,踏遍大江南北,穿越東西半球,留下許多美麗的回憶和珍貴的紀念」。老夫老妻結伴同遊,的確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今天老伴健在,祖孫三代即便短程同遊相處,也是溫馨之旅。我重感情,更重親情。但生長在戰亂和顛沛流離的時代,生長在母親早逝缺乏母愛的家庭,今天老伴西歸,又不能白髮偕老,感情缺乏寄託。每當夜深人靜,每當兒孫外出,孤獨感油然而生。因而百感交集,浮想聯翩。
現在青少年以至兒童的玩意兒多着,我的六歲的小孫子就手不離平板電腦,眼不離熒幕上的卡通片。他的興趣已與早年我的兒女拉着父親的手臂要講點故事的情景遠離。小孫子他有他的玩意兒,對老祖父並無所求。要親的是他的父母,老祖父總是隔了一層。加上現在我老了,早已不駕駛汽車,駕駛執照多年前已不再續期,而孫兒的父母都各有一輛汽車,隨時駕車與他外出,或購物、或吃飯、或遊玩,活動多式多樣。誰還要依偎這位風燭殘年的爺爺呢。
過去「家有一老」是個福氣,因為老人在家可以照顧兒孫,而孩子們也喜歡依偎在爺爺、姥姥等老人家的懷裡。今天此情不再,孩子要外出吃喝玩耍靠父母,父母不在家,他們也自有玩具和電腦。親情讓科技隔離了,老傢伙不頂用,你愛兒孫而兒孫不愛你,奈何﹗
(本文已於《文匯報》2017年2月22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