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班子應該重新“起錨”﹗ 吳康民


香港的政改爭議已經告一段落,雖有餘波,但激不起新浪。問題應該在民生方面,即解決所謂深層次的矛盾。

港人爭民主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問題在於社會不公,貧富懸殊,地產商和某些壟斷企業掠奪太多社會財富。而且社會流動有點凝固,於是“憤青”興起,八十後的激進勢力抬頭。議會內不文明的“爭民主”議員也有市場,社會上暴戾之氣未消,最低工資的爭論又起。政府如不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只有此起彼伏的激化。曾班子這最後兩年的管治,可能不止跛腳鴨那麼簡單,而且禍延下一任即最後一任選委會產生的特首。對2017年的普選特首造成更多的困擾。在下一任行政長官任期內,更是無從順利施政,這不是危言聳聽,而可能是不久以後的現實。

修修補補不能解決問題

造成如此局面,我們不能簡單稱之為官商勾結,但特區政府對於某些壟斷性企業的無能為力,總不能辭其咎。

最近關於天匯事件,關於樓宇銷售不透明及不公平的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但地產商發表聲明,指出其並不合法之處。政府只好說在執行“912式”之後,發覺“仍有其他漏洞”。為什麼如此後知後覺?又據說“用行政手段十分有效”。實際上,郤難免令公眾覺得政府對大商家總是“網開一面”,而對於蟻民有的問題郤是限得太死。

政府當然知道貧富懸殊問題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但郤只採取修修補補的工作。據說今年施政報告將重點放在濟貧方面,提出如交通補貼、醫療融資、放寛福利離港限制等等。而商家佬也準備搞個扶貧基金,每個財團會捐出每年的0.5%()盈利納入基金之內,作個姿態,做點善事﹗

應該維持“正常”的資本主義社會

這種種做法,能解決社會上深層次矛盾嗎?

以最低工資為例,反對者多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飲食業。因為他們的經營成本大部分都奉獻給業主(即地產商)了,因而只能向僱工們開刀。當然我們也不同情這些僱主不太顧及僱工們的生活需要。但是作為“夾層人”,我們也得聽聽他們所吐的苦水。

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進步的地方,就是允許社會各階層通過資本積累而流動,即是賺得“第一桶金”的人可以向上爬。不像封建社會那樣的世襲制度,賤民難有出頭天。但資本主義進入過份壟斷的局面,或者某些行業有超級的利潤的時候,社會的不公便顯得突出,向上爬的梯子越來越窄,貧富越來越懸殊。因而一般公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心理不平衡,這便有利於激進思潮的擴展,而造成社會上的不稳定。

政府應該重新起錨

當務之急,便是特區政府應該重新“起錨”,不是要修修補補,而是要徹底檢討當前的稅務政策、反壟斷法律、社會福利分配等等。限制暴利,藏富於民。政府歷年盈餘既然有大量儲備,拿出適當的一部分來改善民生,也是應有之義。

同時,特區政府也要顯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法治精神,不能給人認為是“廢廢哋”。有人在公眾場合搗亂,有人非法廣播,有人阻差辦公、有人佔據公眾場所擺檔經年,政府和警察都顯出無能為力。而且一反就縮,這如何能保持香港是法治社會的美譽?

現在從議會內外,都是一片“不文明”的暴戾聲音和行動。“尊貴的議員”如此,“憤青”便有樣學樣。政府如果表現得管治無能,只有助長這種暴戾的社會風氣。

民主是自下而上,通過政改方案算是進了一步。管治是自上而下,政府應該更進一大步。現在正是重新“起錨”的時候了。

起錨,起錨啦﹗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