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怒!怒!怒! 已定加!加!加!

吳康民主席

看到過千名醫生拿着「怒!怒!怒!」的標語示威,不禁感慨繫之。

公立醫院的醫生工作繁忙,應該有更優厚的薪金待遇。他們的要求,值得同情。有關部門應該認真考慮,加以疏解,平息眾怒。

但看到這些專業人士,也和過去一些佔中青年人,以及各大專院校學生要干預校政的示威行動一樣。又不禁感到,香港社會變了。去年那些佔中行動的青年,他們的抗議方式,其「傳染性」竟如此之快。現今社會上無論任何階層,如有任何不滿,如有任何要求,是正當還是「過分」,都一律實行抗議形式,高舉大牌,務求引起社會注意。

是什麼時候,社會上的溝通渠道被堵塞了?是什麼時候,談判被棄在一旁,抗議示威成為常態?是什麼時候,社會矛盾總是以激化的形式出現?

醫到無求膽自大

社會不和諧,抗議成常態,於是施政不暢。政府和公眾對立,這絕對不是好事。

官員也有許多牢騷,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一句「官到無求膽自大」,轟動全港。香港因為「鉛水事件」,一些官員被迫要飲鉛水,林鄭月娥司長因而有感而發。當官的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也有許多不平事。

當今的香港社會,並不止是年輕人的衝動和喜歡鬧事,而是不同階層都有許多要訴諸對社會的不滿。也就是說,這個社會有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怨氣只能疏導,而不能置之不理,更不可高壓。但政府高層也有它的苦衷,不是一有訴求便加以滿足便可了事,而是牽涉到方方面面。比如加薪的事,要滿足各部門各方面的要求,財務部門是否承受得了?

醫生們說狠話,說不加薪等同「不當我們是一家人,好似母親不認兒子」。

事情應該如何解決,醫管局似乎擬動用儲備加薪,以平息逾千醫生怒火。

有事好商量

這一次公院醫生加薪爭議中,外人可能較難了解內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堅持政策原則,不願意額外撥款,連醫管局願意動用內部資源也不允許。但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卻表示支持動用內部資源向資深醫生加薪3%。並認為每年動用兩億元,醫管局幾年內可以負擔。但長遠來說,則要另行考慮。當前,醫管局主席梁智仁已宣布,董事局一致通過,動用儲備加薪,事情可能告一段落。

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救死扶傷,功德無量,是人人敬重的群體。我常常表示遺憾地說,子孫和近親都沒有一個學醫的。不過,我主持的學校的畢業生,卻是有數十位學醫有成,服務社會。其中仍有十數位在香港行醫。而每年我校的優秀畢業生,都有數位進入香港兩家大學學醫,學成後為港人服務。

醫者父母心,我認為他們也不必動怒,有事好商量。相信廣大公眾也會同情醫生應該有較優厚的待遇,以便他們安心為市民服務。

有些醫生抱怨說,過去和公務員減薪都一齊減,已經叫「一家人」。現在突然說脫鈎,就等同不當我們是一家人,好像母親不認兒子似的。這話說重了。社會上哪有對醫不認親的呢?誰會不想和醫生做「一家人」呢?請醫生們息怒。

雙方面都有苦衷,加薪問題涉及面廣。只能平心靜氣,擺事實,攤數字,談出一個雙方面都可以接受的辦法,千萬不要各走極端。因為醫療問題涉及家家戶戶的保健,救死扶傷一刻都不能遲延。怒!怒!怒不是辦法;談、談、談才是正途。

近年來香港社會的火氣太盛了,一個不和諧的社會是不可能繁榮安定的。香港是吾家,願大家和和氣氣,有問題就在有商有量中解決吧!

(本文已於《明報》2015年10月26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