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籠換鳥”和消滅麻雀

前些時,廣東當局提倡“騰籠換鳥”,筆者曾在本版加以評論(見去年1027日及 1120)。所謂“騰籠換鳥”,就是要換掉勞力密集的中小企業,換上高科技的。這個主意原本不錯,但不應急於求成,應有步驟有周詳的計劃,更不應一哄而起,造成大量外來企業倒閉和上百萬的失業大軍。後來溫家寶總理的兩次前來廣東視察,提出救治中小企業困境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十六字方針。現在“騰籠換鳥”措施可能已經緩和下來,特別是在這個金融海嘯方興未艾的時候。

“騰籠換鳥”以比喻要把老的勞動密集企業當作“害鳥”麻雀趕盡殺絶,換來高觀賞價值的金絲雀。這使我們回憶起上世紀50年代的一場全民消滅麻雀運動的荒謬故事。

麻雀基本上是益鳥

麻雀基本上是一種益鳥,它專門啄吃農作場的害蟲。當然,它也會不分皂白的吃掉穀物。所以在農田上,傳統上會安排上稻草人,以阻嚇麻雀。

不知怎的,1955年,毛澤東認定麻雀絶對是害鳥,定把它與老鼠、蒼蠅、蚊子一同列為“四害”,主張在5—7年中消滅殆盡。

老鼠、蒼蠅、蚊子這“三害”,是没有爭議的,至今如是。但麻雀究竟是害鳥還是益鳥,郤有爭議。翌年中國動物學會的大會上曾有專門討論,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朱洗等專家先後發言,力陳消滅麻雀破壞生態平衡,將會造成大規模的蟲害。但因為毛澤東的定調,專家的意見没有聽得過去。到了“大躍進”時,更發展成為全民運動,特別是發動中小學生一起來消滅麻雀。<人民日報>曾發表<一場轟轟烈烈的殱滅戰>的報道,把消滅麻雀當作“人民戰爭”來描寫,說是“百萬大軍齊動手”。據說在1955年的8個月內,居然可以消滅近20億隻麻雀!

破壞生態之後,馬上就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於是許多地方出現了嚴重蟲害,甚且在城市中馬路旁的大樹,樹葉都給害蟲吃光。

滅雀破壞生態平衡

此事在1959年的山會議上有所反映,毛澤東不僅把彭德懷等打成反黨集團,還再次為消滅麻雀辯護,他說﹕“有人提除四害不行了,放鬆了,麻雀現在成了大問題,但還是要除。”

事實證明,麻雀是在林木果樹等藏身的害蟲的天敵。經過許多專家和明事理的高級幹部的努力,最後如此婉轉上書﹕“麻雀已經打得差不多了,糧食逐年增產了,麻雀對糧食生產危害已經大大滅輕,因此,以後不要再打麻雀了”。這一場長達3年的麻雀消滅戰,才終於宣告結束。

當年最早反對消滅麻雀的生物學專家朱洗,雖然在1962年病逝,但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郤落得了比馬寅初,梁潄溟更“悲慘”的命運,被冠上反對毛主席的罪名,掘墳鞭屍!

形勢比人還強

今天“騰籠換鳥”,往昔消滅麻雀,頗有值得聯想檢討之處。中國政治的弊病,就是仍然是“法律不如政策,政策不如領導人的講話”。領導人的講話份量極重,群眾的呼聲往往不及高級領導人的一句語,“最高指示”,這便是缺乏民主的後果。雖然近年提倡以民為本,情況有所改善,但逆領導之言而行的都有很大風險。

過去消滅麻雀政策要歷經三年才能扭轉,今天“騰籠換鳥”的政策經數月已經緩行。形勢比人還強,這是一句老話。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之下,對外來中小企業的處理要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再來一次消滅麻雀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