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香港政制改革的爭議,有點類似泰國的政局,雙方爭持不下,協議無期。
泰國政局就是兩派政治力量的較量,各不相讓。結果呢,拖跨了泰國經濟。光是遊客郤步,便使旅遊業的收入大為減少。以廣東俚語來說,就是大家“攬住來死“。
香港的政制爭議,泛民主派說是政府没有一個明確的普選時間表。怎麼没有呢,中央不是明確了2017年行政長官實行普選,2020年立法會議員全面加以普選嗎﹖
泛民主派再說普選行政長官的提名機制不應太高。2007年的行政長官提名,是800名選舉委員的八分之一,即100名,梁家傑不是獲得提名了嗎﹖現在建議選舉委員會增加到1200名之後,以這個選舉委員會作為提名委員會,提名門檻仍然是八分之一,即150名。這也不算高,泛民主派如果要派人出選,肯定可以湊到150名提名人。
功能組別爭議暫放一邊
泛民主派又說要明確承諾廢除功能組別。這個問題因為社會上仍有較大爭議,所以我曾建議暫時放一放。還有10年,應該可以找出一個妥協的方案(見3月31日本版拙作《功能組別存廢可先行折衷方案》)
至於取消區議員的委任制,事在必行。政府也承諾在通過新的政改方案後,由本地立法作出決定。
如果這樣,說是進一小步或說是進一大步都可以,政改方案能獲得通過,不再原地踏步,當然是一件好事。立法會增加10個議席,而且10席都是向普選方面傾斜,各方應有得益。
如果功能組別方面有所調整,起碼增加各組別的選民數字,使民主成份有所擴展,那更是一種進步。
現在看來,泛民主派並不想在“微調”方面做工夫,要的就是大刀闊斧的改革,那麼,這個中間站政改方案,只能拉倒了事。
否決政改方案,前途並不樂觀
現在大家的估計都是悲觀的,重蹈2005年的否決覆轍似乎近在眼前,原地踏步可能就是兩個月後的現實﹗
再一次的否決政改方案,會不會影響今後的普選時間表,現在還難以作出準確的估計。我曾在去年說過,如果2012年的政改方案再度被泛民否決,相信對2017年行政長官的普選和2020年立法會議員的普選有決定性影響,(見2009年9月14日本版)當時被人認為是“恐嚇”。其實我有甚麼資格進行恐嚇呢,是某些反中亂港分子自己恐嚇自己吧。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在日前為政府的咨詢總結報告發表後,接受香港記者的談話中,仍然提出人大常委會在對兩個普選時間表作出決定時,說的是“可以”而不是“必定”。說的就是必須依照法定程序辦事。如果今年的過渡方案仍然受到否決,也就是說去到第三步就停步了,就没有走下去了,也就是說没有向香港政制民主邁前一步,那麼,往後發展如何,便並不十分樂觀了。
希望民主步伐向前走
我們希望民主步伐向前走,也希望普及、平等、公正的選舉能儘快到來。但社會既然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有不同的訴求。我們就應該平心靜氣地聽取各方面的呼聲,求同存異,允許循序漸進,避免矛盾激化。如果這一次的共識没有達成,也不應“哀莫大於心死”,也不應號召激烈的反抗,仍然應該以和平的方式,商議政制發展的模式。我們總不應學泰國的榜樣,大家“攬住來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