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負面形象會被誇大

西方一些主流媒體的負責人表示,中國的發展充滿動能和活力,但許多媒體也誇大了中國的負面訊息。路透集團的中國區主席史進德說,西方有些人對中國固有的慣性思維是導致出現偏頗的原因。

在香港也何曾不是如此。內地一有負面的消息,某些傳媒便會舖天蓋地的渲染,有許多正面的令人鼓舞的訊息,卻是“低調”處理。在學校裏,如果進行正面的介紹祖國成就的國情教育,就被謚為“洗腦”。是什麼時候形成這種“負面錯覺”被誇大的局面?為什麼正如俗話所說的﹕“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記得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一條武漢的長江大橋通車,“天塹變通途”,打破長江是天險的神話,港人都為之雀躍。現在長江已有十多條大橋,比長江大橋偉大的建設成就有的是,如太空科學的迅速發展。最近的太空站“天宮一號”的發射便是一例。

為什麼許多偉大建設没有打動人心,而負面訊息卻頗有市場呢。

中國的媒體運作太蹩腳

造成這些在海外和國際上報憂不報喜的原因,造成“負面錯覺”被誇大的原因,可能有下列幾點。

第一,中國的媒體運作太蹩腳,宣傳部門的條條框框太死,没有靈活地生動活潑地介紹中國的成就,影響正面消息的傳播。直至今天,內地報章電視台的僵化規則影響不變,更加影響宣傳效果。

例如中國媒體的“頭條新聞”是什麼?從官報到中央電視台,頭條新聞和頭版新聞便是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活動報道,數十年來都是如此。如果中央主要領導人的活動是事關國家關鍵的大事或者涉及國際關係的,當然應該列為頭條。但大部分卻是領導人禮節性會見外賓的例行公事,而且要按照領導人的地位排列。有時第一至第三號人物没有現身,第四號人物去觀看一齣戲,也要成為頭條,這是何等可笑的事﹗一個領導人去看戲,值得注意嗎?影響涉及國內國際嗎?

正因為這些僵化的官方媒體,連內地的人也不看。為了趕上市場經濟浪潮,官報不得不辦了多份比較輕鬆活潑的“副報”,而它們的銷數遠大於正報。

官方媒體的不濟,正面報道失卻了公信力和影響力。

美國英國等國的輿論“圍堵”

第二,美國和某些西方國家,大量散布中國的負面消息和政治評論,特別在香港。

中國的堀起,美國對華的圍堵不遺餘力。除各項政治、經濟上的動作外,宣傳圍堵也是其重要一環。英國人利用統治過香港近百年的人脉優勢,在回歸後仍積極利用親英勢力,宣傳不信任中央政府,不信任“一國兩制”的執行,令人滋長懷舊情緒,甚至宣傳香港已變成中國的“殖民地”,比當英國人殖民地還要壞。

美國和西方還利用諾貝爾和平獎和達賴喇嘛的活動來進行反華宣傳。而對於他們的挑釁,我們的應對又頗為笨拙。如達賴在中國的反對聲和外交抗議中,一再出訪美國和其他國家。人家是舉重若輕,我們是進退失據。而國際社會上並不是一面倒地讉責挪威和達賴,這是不是我們對達賴的分裂主義的宣傳不足?而對挪威的制裁卻過分苛刻?

從維基解密看來,美國人在香港的政治活動,日趨積極,聯絡各方反華反共人士,利用各種媒體,滲透親中陣營,影響選舉活動。英國人由於百年統治所種下的根基,人脉甚廣,活動範圍更為廣泛深入。美英勢力同樣掌握輿論工具,並滲透大專院校,使對中國的負面消息能在知識分子中擴散。

樹立文化新風十分重要

第三,內地在個別的事件處理中表現差劣,予人以侵犯人權的印象。例如趙連海、艾未未等事件,使宣傳上處於劣勢。

這些事件已有太多評述,這裏不贅。事件原來政治性不強,當局卻把它政治化了,而且的確違反法制,但又不能自圖其說。在重視法治的港人來說,自然不能接受。

這種小事化大,即處理事件笨拙的事例,不僅令港人失望,而且影響了人們對內地正面事物的認受性。

第四,說西方人士對中國的慣性思維與偏見,又與我們的文化建設欠缺有

關。例如,近年中國人的富有,出外旅游的游客急劇增加,這些人本來應該成為宣傳中國正面形象的宣傳員。可惜由於內地學校道德教育的缺失,社會上文明行為的風氣並未形成,奢侈自私之風盛行,結果多見中國人只會搶購名牌,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不講衛生秩序等負面印象。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文化建設和文明教育又是多麼重要。

中國應該努力建立正面形象,這也不僅僅是宣傳部門的責任,而應該全面性地整頓社會風氣,改進學校教育,樹立文明新風。過去學雷鋒,五講四美,這些口號都是曇花一現,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文明新風和經濟、政治的關係密不可分。只有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官員們改變高高在上的歪風,文明風氣自然會樹立起來,給人的“負面錯覺”才會解除。那時候,中國人才算是真正站起來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