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不在曾余辯,在6.23﹗

舉港曯目的曾蔭權和余若薇的電視辯論,已經落幕。熒幕上所見,未見有意外的驚喜。

這場“曾余辯”所以引起全港市民興趣,原因是﹕

(1) 發起辯論的竟是曾蔭權。而剛在所謂立法會補選“公投”輸了選票和理據的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郤被曾蔭權點名而“鹹魚翻生”。

(2) 曾蔭權向來給人的印象,並不是一位能言善辯的政治人物,而余若薇以資深大律師身份,郤是以牙尖嘴利,得勢不饒人見長。兩相對壘,似乎榮辱立見。

(3) 在立法會即將表政改方案的前夕,如果余大狀在辯論中大勝,勢必影響民意。曾班子的連場“起錨”活動,豈非由於一場辯論而付之東流?

所以一般公眾,對發起此場辯論,既不理解,也不看好。

事前我曾想過,曾蔭權辯論的策略,應該盡量各說各話,宣傳自己的主張,避免正面交鋒。詭辯是大狀的擅長,愈辯愈易陷於被動,因此應該揚長避短,別陷入她的圈套。

可惜我的意見没有機會上達“天聽”,但暗忖特首辦智囊人材雲集,我想到的他們也許會想到的。

余若薇有失風度

電視上所見,雙方都是重覆陳詞,彼此的見解都是耳熟能詳,没有更新的有說服力的論點。余若薇重覆梁家傑在07年與曾蔭權辯論時的故技,舉 一兩 個小市民的意見為自己的論點辯護,但一再使用的手法便無新意。余若薇更兩次用“卑鄙”的字眼批評曾蔭權,顯得不够風度。兩人到最後似乎都有點動氣。有人“臉黑”,有人臉色一沉。

與外國高明政客如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自由民主黨魁克萊格,都能談吐幽默,妙語如珠,差距頗大。

香港傳媒一向傾向民主派,對所謂“民主女神”更是愛護有加。翌日的評論更是一面倒。應該承認,曾蔭權一向表情生硬,並不討好。余若薇比陳淑莊更會演戲,表現生鬼。熒幕形象,曾蔭權便輸一着。

關鍵在623的表決

但電視辯論只是一個插曲,我們終究要回到政改方案能否通過的現實中來。辯論之前,有人轉軚,過去認為如果同意普選聯的區議會議席的選舉方案,便是違反全國人大2007年的決定和〈基本法〉立法原意,現在又說並未違反,而是“可以考慮”。我郤是一而貫之,從頭到尾都認為並未違反。(見本版527日 拙作〈為破冰之後吹熱風〉)。後來建制派及中央官員言論一面倒地仍認為是違反,“雖千萬人,吾往矣”,我仍然未變臉轉軚。並認為“退一步海闊天空”,應該給民主黨一個下台階,爭取政改方案的通過。但直至今天,雖然有建制派重量級人物轉軚,也有建制派政黨代表人物轉軚,專家學者轉軚,即使如此,情況未容過份樂觀。其中因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曾余辯不是關鍵,重要的是623日立法會對政改方案的表決。如果最後一刻,中央和特區政府能够讓步,那就“一天都光晒”,大家歡喜收場,香港的和諧稍現曙光。否則,香港的政治生態會進入更對立、更激進、更內耗的時期。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央的立場“企硬”,要他們轉軚不是易事。而“企硬”是有背景的,梁愛詩的突然改變態度,有無背景,有待觀察,623日 便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