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自培僑﹗

周澄,女大學生,就讀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現任香港學聯秘書長。在紀念“六四”二十周年燭光晚會上,穿着迷你裙和低胸裝,宣讀她撰寫的“平反六四宣言”。

以上是〈信報〉對她訪問的介紹,並鄭重說明,“周澄是左派學校培僑中學舊生”。

〈蘋果日報〉更大字標題﹕〈左校學生‧六四良心〉,並說,許多人會問她﹕“點解你會讀培僑﹖”

筆者現仍擔任培僑教育機構董事長,但早已退出學校教育第一線,因此對周澄並無印象。她在接受訪問中說,在讀中三時已經加入支聯會青年組,當時老師也已經知道。但並未對她造成任何壓力,否則她不會再讀四年直至中七畢業。

培僑被認為是傳統的愛國學校,但一貫的政策是包容開放。我們的學生大部分訂閱〈文匯報〉、〈大公報〉,但也有不少人訂閱〈明報〉、〈經濟日報〉、〈信報〉、〈星島日報〉和〈南華早報〉。圖書館也是兼收並蓄,趙紫陽的〈改革歷程〉中英文版出版,學校第一時間購置,此外也購置不少有關“六四”的書籍。但讀者可曾知道,1958年港英教育當局突擊搜查培僑圖書館,搜出陳嘉庚的〈南僑回憶錄〉,即以藏有政治書籍為詞,強制遞解培僑前校長杜伯奎出境?

學校師生,完全自由

學校師生,完全享有思想自由,絶未有接受“壓迫性的單向思維”。教師有參加教聯會的,也有參加張文光主持的教協會的。每月一大疊的“教協報”送到校長室,都如常發放各會員,從没有強廹他們退出“教協”,參加“教聯”。筆者多次接受外界邀請,談論時事大勢,但校內近年郤未邀請筆者主持時事講座,筆者亦不以為意。至於聘請外人前來為師生演講,也是百花齊放,並非一律邀請左派人士,講者也反映不同觀點。

著名的“香江才子”陶傑也是培僑舊生,他的反共情意結人所皆知,影響力比周澄大得多了。但他至今與筆者仍是有來有往。社會是多元的,人的思想也經常有變化。有人對個別培僑舊生後來變壞了而指責學校,筆者笑說﹕“買一只手錶,出店也只保用一至三年,但那只是機械。人的思想是活的,受社會多方面的影響,怎能離開校門一世不變﹖”

“六四”問題,歡迎討論

筆者在本報〈筆陣〉寫過一篇〈闖進六四和文革的禁區〉(66),頗獲讀者熱烈反應。筆者目的是進行客觀探討,並非為“六四”定性,更無表達“六四”不可平反之意。周澄如果有意探討“六四”問題,請看此文,並歡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