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政改將造成四輸局面 吳康民

如果政改方案被否決,便會造成四輸——泛民主派輸、香港市民輸、特區政府輸、中央政府輸的局面。

為什麼這麼說呢﹖

泛民主派啟動否決機器,政改方案被否決了。他們的目的是佔領“道德高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要一步明確所謂真普選,不願踏出民主向前走的一小步。但是代價呢﹖廣義來說,違反了廣大市民民主訴求。2005年,據說民意調查,60%以上的市民是贊成通過政改方案的,現在的民調也說有過半數市民贊成。即使方案未盡如人意,但進一步總比停滯不前好。泛民的否決,便要負上違反民意的責任。

從窄義來說,泛民派主內部的第二梯隊,不少人有進入立法會的強烈願望。2008年選舉,民主黨中人,不滿老人不退、升無期的中青梯隊,已經流露出此等情緒。現在政改方案倡議增加10個立法局議席,如果泛民參選,按照以往選績,大約可以取得一半議席。第二梯隊出頭有日,何樂而不為﹖

香港市民也是輸家

第二個輸家,就是全體市民。目前社會矛盾紛陳、貧富懸殊激化,正是需要官民合作,各階層人士協調,創造一個和諧環境,為全體市民找尋出路。什麼路線圖,什麼廢除功能組別,什麼真普選,在一般公眾看來,難道是這麼廹切的事兒嗎﹖先進一小步,並創造一個是通過談判尋找共識的氣氛,不是比目前各走極端更符合實際嗎﹖

否決政改,原地踏步,全體市民也並不感到有多大損失。但如果社會上多增加幾分暴戾氣氛,再來幾次遊行與警察對峙,造成社會不安定,不僅有損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形象,而且也不利於吸收外來投資,珠三角以及全國各地的經濟協作,更不利於剛剛起步的香港台灣的各項合作。

特區政府更趨弱勢

第三個輸家是特區政府。兩次政改方案都不能通過,當然予人特區政府管治不得力的形象。

政治爭拗已經成為本屆政府施政不暢的毒瘤,而特區政府未能進行強勢領導,也促成反對派事事掣肘政府的動力。

有人說公務員士氣不振,可能是這樣。香港公務員所受的長期訓練和傳統,就是按章工作,執行上司命令。所以特首和決策局長的責任和魄力便成為特區政府執政的靈魂。現在我們看不到這個最高團隊的奮發圖強精神,郤給人感覺有點得過且過、挨日子的樣子。劉慧卿聲勢汹汹的說,如果否決政改方案,她就要提出對本屆政府的不信任動議,可見這一類激進反對派的囂張。但特區政府也要拊心自問,造成此局面,執令致之﹖

中央也有責任

第四個輸家也可以說是北京的中央政府。說中央政府是個輸家,也許有點過份。香港是彈丸之地,一場香港政改方案的爭議,在中央的眼中算得了什麼。目前我國國勢正如日中天,什麼逼人民幣升值,什麼谷歌退出中國市場,都未損中國分毫。當前辦好國際博覽會是頭等大事,香港否決政改只是小菜一碟。

但人們不免感覺到,2005年中央處理更換香港領導人的魄力和看法今天似乎未見。我不是認為目前應該更換領導人,絕對不是。我只是認為中央對香港政治形勢的掌控不如以前。是人的因素呢,還是目前中央對香港問題的關注降低了層次﹖

也許中央認為香港的“一國兩制”已經定型,不必花太多心思,抑或認為離普選行政長官還有七年,慢工出細貨,還來得及呢﹖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