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組別存廢可先行折衷方案

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存廢問題,成為當前政制改革方案爭論的焦點。最近,功能組別議員因最低工資問題立法的失言,更加劇了社會上對功能組別的負面觀感。但功能組別的存廢,社會上的確有不同的聲音,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現在到2020年立法會議員全面普選的時限還有10年,其間還要經歷二次立法會的選舉。因此功能組別的存廢討論,仍有時間。是不是暫時放一放,讓社會上有更多的共識,方才決定存廢。日前可否先討論2012年及2016年的功能組別選舉問題。

筆者認者,這兩屆的立法會選舉,可以採取折衷方案,着眼於功能組別選舉的改良。

增加選民、調整組別

改良方案可以朝兩個方面考慮﹕第一是擴大功能組別選民的範圍,第二是調整功能組別的種類。

擴大功能組別的選民範圍,早有議論。例如有些組別選民只限屬會或董事選票,組別內的基層選民無權投票,這就使選出的議員欠缺界別內較大的認受性。因此,擴大選民範圍,自為當務之急。此點應較易取得共識,或者可以考慮分兩步,即兩屆逐步擴大選民範圍。

其次是調整類別。有的界別選民太少,有的界別似乎專為某一行業商會而設。

而有些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界別,郤缺乏代表,如婦女界。因此,界別是否需要調整,值得討論。

當然,調整界別,涉及影響既得利益者,爭論比擴大選民基礎更大。因而也可能要分階段進行,爭論較少者先調整。但如果增加議席,則調整便有較大空間。

分區直選代表性狹窄

如果把增加的議席,全部撥給區議員互選,表面上是增加直選的成份,但其實目前區議員所代表的地區和議題都較狹窄。選民選舉區議員是為地區的市政和福利辦事,與立法會面向全港,議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廣闊層面不同,由原設議題當選的區議員來擔任,是否適當,頗具爭議。何況目前立法會議員以分區按比例選票選出,其代表性已有局限,將來的全面普選必定要有改革。立法會議員需有全港視野以至國際視野方能勝任。現在議員有時為一些芝麻綠豆的事喋喋不休,已經貽笑大方。如果再把選舉限於局部地區利益的選民,立法會的議事水準必然日趨低下。

實行一會兩院制

至於將來的普選立法會,筆者是贊成採取一會兩院制的。西方各國,多行兩院制。但香港既然只有一個立法會,那便可以採取類如北歐挪威、瑞典等國的一會兩院的混合制。兩院如何設計,將來再議,但都應以普選產生。現在所謂分區直選,代表性太窄,必定要設計一個全港性質的普選方案,讓全港選民選出最能代表全港利益而又能高瞻遠矚的議員。也許分區直選仍要保留,但由全港普選的另一部分,必須設立。同時,如要體現功能組別議員的作用,也可規定部分候選人應包括若干功能組別的人士。但兩院制──即立法會的兩個組成部分仍應由一人一票普選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