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壇的老人家……

剛剛過去的60周年國慶閱兵和遊行儀式,群眾高舉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大幅畫像,他們兩人也並排站在天安門城樓中間。人們都說,83歲的江澤民雖然已經退下最高領導核心多年,但影響力至今未衰。

國慶過後不久,國家副主席、下一屆中央領導的接班人習近平,訪問德國。他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兩本江澤民的著作的英文版,並轉達江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

前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101没有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有傳說他對當前政局有所建言,寫了一封在私下流傳的信,但不知真假。93歲的他,最近郤高調到天津考察,並在天津四大巨頭,市委書記、政治局委員張高麗、市長黃興國、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勝玉,政協主席邢元敏陪同下,了解天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展情況。

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郤選擇在國慶前夕出書,書名是〈朱鎔基答記者問〉。一連多周,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熱銷,與幾年前李鵬出版多本“日記”的銷情形成強烈對比。

雙峰政治和共識

中國政壇的老人家,一向都不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的相當一部分都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能手。

在上世紀80年代,胡耀邦、趙紫陽先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名義上是中國最高領導,黨政的第一把手。但他們背後的老人家影響力可大啊﹗一個生活會,可以把胡耀邦拉下馬。一個在家中的老人家聚會,就拍板撤掉另一個總書記。

當年盛傳“八老治國”,是多少老並不重要,但元老們當年的確才是中國的“領導核心”。八老之中還有最有決定性的兩老,那便是鄧小平和陳雲。有人說是“雙峯政治”,說他們兩人勢均力敵,互相制衡。在黨內高層可以說是如此,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得到更多的基層黨員和群眾支持。最終這個“雙峰”,郤凝聚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共識。一個中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

鄧小平一巡定乾坤

“六四政治風波”以後,整個中國政治形勢向左轉。群眾不滿意、黨內也有許多人在嘀咕。鄧小平害怕他所開創的政革開放路線有被扭曲的危險,於是有了1992年春季的南巡講話。

講話指出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只能是死路一條”,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並且還說出不搞改革開放,誰就要下台的狠話。

鄧小平南巡講話,發生扭轉形勢的重大影響,除了他仍有崇高的威信之外,講話順應民心更是重要原因。

無論如何,改革開放的前20年,中國高層老人們在決策中起決定作用。改革開放與保守勢力的碰撞,也主要的是在高層的老人們中進行。

〈炎黃春秋〉能存在原因

北京有一份宣揚改革開放,倡導民主法治,揭露歷史真相,介紹思想新潮的雜誌,更可說是有點“異見”的〈炎黃春秋〉,創刊至今10餘年,仍能屹立不倒,被認為是中國期刊的異數。其原因也就是有一批高層老人家的支持。

創刊初期,就有一批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級的元老擔任顧問。如費孝通、程思遠、趙樸初,還有原國家安全部長凌雲、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朱厚澤以及許多地位屬正部長待遇的杜潤生,于光遠、李昌、李銳等。而為之撰稿的更有前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雖然屢次傳說雜誌被禁,或某一期被停止發行,但總是化險為夷。原因固然是該刊已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影響,使主管宣傳部門有所顧忌。但更重要的是支持該刊的一大批元老級的老人家,有廣泛的人脉關係和影響。這也可從一個小雜誌單位中看到老人家的影響力。

“八老治國”已成過去

鄧小平和陳雲以及中樞政壇上的前代元老都已辭世。近十年來從中央高層退下的老人家,似乎並未形成一個元老集團,也缺乏作為一個集團的影響力。有的人淡薄名利,深居簡出,如朱鎔基、喬石、吳儀等。有的人年老力衰,如萬里﹔有的人早已失去影響力,如汪東興、胡啟立。現存的退下的老人家,仍積極發揮影響力的,只有一位江澤民。

江澤民能維持其影響力的是,當今最高層中仍有不少是他的親信,軍隊中也有不少高層將軍都是他在任時提拔的。

只要中國政壇仍維持以人治為主的格局,老人家的影響力仍不可輕視。但這需視個人因素決定。如果有的人淡薄名利,實行所謂“裸退”,那就是“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如果有人留戀權位,在位時已作多方面部署,當然有延續權勢的可能。但是歷史是無情的,“千秋功罪,誰與評說”,最終還是要由人民來評定的。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