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發砲 國民黨勢危

2013年9月14日明報

台灣出現了政壇的大地震,國民黨面臨大分裂。事緣台灣馬英九公開批評「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涉嫌利用其地位為人說情,說這是「犧牲台灣法治,令台灣民主蒙羞」。
本月八日下午,馬英九特別為王金平的「關說案」召開記者招待會,發表講話。他嚴詞指責王金平和前法務部長曾勇夫,在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牽涉貪污公款一案,在柯被宣判無罪之後,要求當時的法務部長曾勇夫和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不要上訴,讓柯建銘無罪判決定案。
王金平剛從外國回台,即發表聲明,指他只是提醒對方不要「濫權上訴」,並非「關說」。並說他既不退黨,也不辭職。但馬英九通過考核紀律委員會,宣布撤消王金平黨籍。
有權勢的人,為他的「關係戶」說情,在大陸和一些法治不健全的國家司空見慣。即使被揭發,也不至於會由領導人召開記者招待會來公開指責,並說是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
台灣政壇「黑箱作業」、「黑金政治」有的是,何以這一件事在當前掀起一場巨大的政治波瀾?
現在連國民黨大老連戰也公開發言,指責馬英九此舉令「國民黨和社會動盪」,並說「黨的團結、人心及安穏最重要」。這場論爭,將如何發展,關係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引人注目。

分裂不利選情

台灣國民黨是一個派系林立、成份複雜的政黨。原本就有本土派和外省派之分。馬英九被指為外省派,王金平代表本土派,在台灣南部擁有較大勢力。連戰所以能成為國民黨舉足輕重的元老,就是他雖然在大陸出生,但在台灣長大,加上是權二代,能為各派接受。當年如果不是連戰與宋楚瑜分道揚鑣,國民黨內鬧分裂,就不至於讓那位貪腐小子陳水扁上台了。
現在馬英九與王金平的分裂公開化,顯然對國民黨不利。既會挑起省籍新的紛爭,又影響國民黨在今後若干次選舉的選情。民進黨必然會利用這次事件,挑撥離間,乘機「抽水」。馬英九說及此事,指出「如果我們不能嚴正面對這樣的弊案,台灣將走上無限沉淪的處境」。人們卻認為,此事如果繼續「發酵」,台灣國民黨將走上無限沉淪的處境。
王金平今年雖然已經七十二歲,但他是政壇的不倒翁,是台灣政壇上藍綠陣營都有影響力和豐盛人脉的政治人物。馬英九似乎低估了他的政治能量。發展如何,恐怕不會如馬所估計的一沉不起。

以現代史為鑒

證之於中國現代史,合則勝利,分則失敗。一九二六年北伐能取得勝利,打敗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三股軍閥部隊,就在於國共合作。寧漢分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終於引致日本軍國主義者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與劉少奇因政治策略不同,引致十年內亂的「文化大革命」,大大傷了國家的元氣。以史為鑒,台灣領導人應該知所進退。
馬英九以自身廉潔和重視法治自詡。他說要大力整治黨內的沉疴陋習,但談何容易。台灣的黑金政治,歷史悠久,官商勾結,也早已存在。今天台灣的壟斷財團,影響政壇還少嗎。以一件所謂「關說」案要扳倒王金平和「黑金政治」,恐怕不是容易的吧?

進口糧食千億斤 浪費七成確驚人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吃飯問題,當然不能靠進口粮食。過去的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大飢荒,特別是一九五九至六一年的三年大飢荒,餓死三四千萬人,是新中國的一大慘劇。但那是人禍,不是天災。是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惹的禍。楊繼繩先生的巨著《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餓荒紀實》,以詳細的科學的調查研究作基礎,重現了這一場悲慘的歷史。 Continue reading

薄熙來「翻供」 為做一場「好戲 」

2013年8月30日明報
​薄熙來案,根本就是一個政治案件。薄是個野心家,挾着太子黨的人脉優勢,並在大連、遼寧、商務部取得中央和地方工作經歷,進身中共中央政治局,派為重慶直轄市的封疆大吏。他得到某些左派同聲同氣的政治力量的支持,並在重慶進行「唱紅打黑」的獨立特行,博得了若干彩聲。於是野心更大,曾經企圖串聯軍方某些勢力,又勾結中央某些高層,浸浸然似有篡位奪權的野心。
​但此人鋒芒太露,目空一切,拉攏了某些權貴,又得罪了不少高層,終於因王立軍案發,被拉下馬來。
​薄熙來是改革開放以後第三個被「雙規」以至告上法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但與陳希同和陳良宇又有不同,其牽涉更廣,只好排除控及他的政治野心部分,作為貪腐案件處理。 Continue reading

統戰工作 今非昔比

2013年8月24日明報

​中國共產黨認為「統一戰線」是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所謂「統一戰線」,就是爭取最大多數的人站在自己的一邊,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就是分化敵方的陣營,使他們「起義來歸」。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運用的這一個法寶十分成功,是奪取政權成立新中國的重要條件。
​在中共鬧革命的時期,領袖毛澤東對「統一戰線」有非常精闢的論述。
​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認為國民黨是一個由複雜成份組成的黨,應該用極大力量去團結國民黨中的中間派和進步派。
​他說,即使是反共頑固派,對其尚能抗日方面採取聯合的政策。就是漢奸親日派,也有兩面分子,對其親日方面,採取打擊和孤立的政策,對其動搖的方面,是加以拉攏和爭取的政策。
​毛澤東說,我們策略原則,是用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孤立少數。
​不因人廢言,毛澤東雖然在建國以後犯了一連串錯誤,但他在解放前的策略理論,有許多還是今天仍然適用的金科玉律。 Continue reading

李長春《觀猴有感》想說明什麼?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全國意識形態的李長春,7月30日在河南《大河報》用筆名「永春」發表了一篇《觀猴有感》的長文,其寓意引起關注。
​李長春曾長期在河南工作,這個「永春」的筆名也是他公開承認的。因為他的身份特殊,文章的觀點有何寓意,自然惹人議論。
​他的觀猴有感,顯然是從獮猴的群體生活中感悟到若干政治教條。如說人類的原始社會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強力分配,其「特權」意識非常明顯。又說生產力發展水平越低下,生存條件越艱苦,人們之間的生存鬥爭就越殘酷,生產水平決定着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至於原始社會是否存在着母系社會,有待商榷,因為猴王每四年換屆一次,參與競爭的也只有幾隻強悍的公猴,通過劇烈的厮殺,勝者為王。因而原始族群的首領,只有強悍男性,才能勝任。李長春還對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具有思維能力,表示懷疑。因為公猴每四年爭奪「王位」,參加競爭的公猴以翹起尾巴來報名參加競爭,能以四個寒暑為一個周期,「屬於政治行為」。「尾巴象徵權杖」表現出「公猴的思維能力和社會管理能力」。「翹起尾巴宣示權威,這也是一種高級行為」。說獮猴「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思維能力,只是我們人類所知不多而已」。 Continue reading

夏千福干預港政 北京警告兼發炮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上周會見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警告美國不應插手本港事務,特別不應干預本港政制改革。
夏千福來港不久,即頻頻約見各政黨領導人,並提出對政改的種種意見,明顯支持所謂民主派的論點,並隱隱支撐「佔領中環」的激烈行動。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