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人才

中學文憑試(DSE)上星期基本結束。很多考生在未來幾個月裡最關心的,是能否進入大學,修讀他們選擇的課程。

去年底至今年初,本港各間大學分別宣布調整本科入學要求。調整方案各有不同,但方向相當一致,就是不再受DSE四個核心科目成績須達「3322」(即中文和英文須達3級、數學和通識須達2級)的嚴格規限,而會更多考慮學生在選修科取得的成績。例如,按中文大學的新準則,學生如果選修三科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科目,考獲最少三粒星,即使核心科目成績欠佳,仍有機會入讀工程學院或理學院。

院校作出放寬「3322」門檻的決定,是有迹可尋的。早在兩年前,香港科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教授便公開批評,「3322」的入學門檻令中學生忽視了社會科學和高階數學。他特別指出,高中學生只有不到14%修讀高階數學;大學工程學院被迫錄取沒有修讀高階數學的學生,他們要追上大學課程要求的數學程度,十分艱難。這說明香港正面臨STEM人才短缺的問題。

去年底,徐立之教授和一批熱心STEM教育的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創辦了「香港STEM教育聯盟」,目的是支援學校的STEM教育,並為香港未來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培養科技人才。在聯盟的成立典禮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國家主席習近平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亦確定了要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合作。林鄭強調,我們需要把握機遇,積極培育對創科有興趣和具創新思維的青年人,為香港的未來發展作準備。

要為未來培養科技人才,首先要吸引更多學生選修STEM相關的科目。特區政府近年為推動STEM教育投放的資源,對提高學生對數理科的興趣會有幫助。不過,要吸引學生選修數理科目,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看到修讀這些科目的出路。大灣區發展規劃帶來了創科中心的憧憬,但對青年學生來說畢竟相當遙遠。升讀大學的門徑,才是多數中學生最關注的現實問題。要扭轉本港中學生輕視數理的現狀,還要靠大學的收生政策。且看今年各院校的入學新辦法,能否對高中生的選科帶來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