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之水

曾鈺成

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首府齋浦爾(Jaipur),是北印「金三角」的旅遊城市之一。那裡的著名景點,包括位於舊城中心的城市皇宮。這皇宮最出名的,是裡面陳列着一對巨型銀製水罐,每個用14,000枚銀幣熔化鑄成,重345公斤,高1.6米,容量4,000公升。按《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這兩個水罐是全世界最大的純銀製品。

兩個大水罐原來屬於自1880至1922年統治齋浦爾的「大君」Maharaja Madho Singh二世。話說在1901年,大君收到英國皇室的邀請,到倫敦出席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大君決定應邀出席;但他要解決一個難題:他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只能喝恆河的聖水;外國的水都是不潔的,不能飲用。

大君於是命令銀匠鑄造了3個大水罐,載了一共12,000公升的恆河水,隨他的專船運往英國,供他個人在旅途中飲用。船行至紅海,忽然風浪大作,隨行的教士說,大君的英國之行觸怒了海神;必須把一罐恆河水拋到海裡,海神才會息怒。大君照辦了,海面果然回復平靜。就這樣,3個水罐丟了一個;幸而餘下的8,000公升恆河水,仍足夠大君在兩個月的旅程中飲用。回國後,留下的兩個銀水罐便一直放在城市皇宮裡。

今天,領導人出國訪問時自攜食水,頗為常見:不是為了宗教原因,而是出於保安考慮,要避免因「水土不服」而誤了行程。現代的國際訪問,不會像百多年前那位印度大君那樣,去足兩個月;一般為期最多三數天,要帶足食水並不困難,絕不需要製造特大水罐。至於普通人出國旅行,很少會想到要自攜食水的——除非是去印度。

人人都說印度的水喝不得,連星級酒店裡供應的開水也靠不住。到印度旅行,如不自備食水,便只能靠當地有牌子的樽裝水過活。這是旅行社給我的忠告。我想,如果要把足夠整個旅程飲用的樽裝水從香港帶過去,要佔了寄艙行李大半重量,並不可行,唯有在旅途上購買。印度接待旅客的地方,似乎都已熟悉了旅客對水的要求,很多都會主動提供樽裝水。這可是環保災難:我在印度一個星期丟棄的塑膠水樽,比在香港一年裡丟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