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決待行

曾鈺成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16個月的工作,完成了報告,今天向政府提交。

把香港建設成為更宜居、更有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是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宜居的基本條件,是有足夠的居住空間。香港目前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平方英呎,遠小於其他發達程度和香港相若的城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7年,數以十萬計的家庭居住在擠迫惡劣的環境。除了居住空間狹小之外,醫療、教育、安老、體育及文化等宜居城市不可缺少的設施,也因為土地供應不足而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另一方面,開闢更多土地也成為維持和提高香港競爭力的關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為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地位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增加了內地和海外企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的需要。創新和科技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可負擔的空間。經濟用地短缺,商業樓宇租金昂貴,營商成本增加,必然妨礙香港的經濟發展,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也需要不斷開闢新的土地,讓香港的發展規劃可以更靈活、更具前瞻性,對各方面的需要可以全面兼顧,並且在環保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有些人認為,香港土地並不短缺,只是分配不公平、規劃不妥善;然而,香港已發展土地上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27000人,數倍於倫敦、紐約和東京等大城市。要提供更多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間,必須減低人口密度,這不是靠重新規劃已發展的土地可以達到的。事實說明,不開闢新土地,大部分市民的居住條件便得不到實質改善,土地供應的限制成為維持香港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檢視了增加土地供應的各種可能辦法,評估了每種辦法的成本和效益,並通過廣泛的公眾參與活動,提高市民對土地短缺問題的關注,收集市民對增加土地供應的意見和建議。小組的報告如實地反映了廣大市民對各種土地供應選項的正反意見,並就政府開闢土地應探取的策略以及處理各個選項的優先次序提出了建議。在這報告的基礎上作出果斷的決定,付諸實行,就是政府的責任。